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2023
11/30
11:11
来源:
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11-30 11:11    来源: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二五”时期 (2011—2015年)是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制定出今后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达18.19亿元,较2005年增加11.41亿元,年均递增21.81%。突出保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林果、畜牧、特色种植、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农业发展格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起新型产业框架,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工业增加值达1.53亿元,年均递增32.17%。 “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78倍突出城乡发展。全县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10.75%提高到2010年的16.4%。投入10亿余元,统筹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启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农田水利、道路、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突出以人为本。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惠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扶贫工作稳步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下岗失业困难人员社保接续问题有效解决。“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突出固本强基。各级党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深入推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十一五”期间积累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二是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四是始终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第一法宝。

“十一五”期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作用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严重匮乏,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实用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长期而艰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遏制“三股势力”的渗透与破坏任重而道远。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有待提高。

英吉沙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同比±%

2010年较2005年年均递增

2010年较2005年翻番

“十一五”累计完成

GDP(万元)

67818

84399

104240

134972

153441

181884

18.54

21.81

1.42

658936

#:一产增加值

39650

49654

58236

67620

75348

86389

14.65

16.85

1.12

337247

#:二产增加值

9742

12223

17843

32283

39525

50136

26.85

38.77

2.36

152010

#工业增加值

3802

5800

10093

15172

13631

15336

12.51

32.17

2.01

60032

#:三产增加值

18426

22522

28161

35069

38568

45359

17.61

19.74

1.30

169679

人均GDP(元)

2923

3605

4356

5489

5904

6890

16.70

18.70

1.24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万元)

15318

22147

33004

59004

106000

127000

19.81

52.66

3.05

3471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10038

12046

14816

17987

21584

23100

7.02

18.14

1.20

8953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961

1206

1547

2211

4552

6269

37.72

45.51

2.71

15785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46

308

660

1211

301

921

205.98

30.22

1.90

3401

人口(万人)

23.2

23.41

23.93

24.59

25.99

26.4

1.58

2.62

0.19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394

1805

1903

2263

2612

3112

19.14

17.42

1.16

116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600

4000

4200

4500

4800

5000

4.17

6.79

0.47

22500

     第一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开放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将英吉沙建成“喀什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郊游休闲第一处”的发展定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推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走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政治保证;全力推进英吉沙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基础和根本途径。

——坚持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变化、变革、创新” 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对口支援模式,努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

——坚持维护稳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落实标本兼治的措施,夯实稳定基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30.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9万元,年均递增29.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递增3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4亿元,年均递增38.9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4:29,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19.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年均递增16.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年均递增21.03%;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在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水、土地、能源及矿产等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具有县域特点的园林绿化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降耗达到国家要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形成比较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初步建成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体系。

英吉沙县“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0年

2011年预计

同比增长%

2015年

2015年

较2010年年均递增%

较2010年翻番

生产总值

万元

181884

216805

19.20

700000

30.94

2

第一产业增加值

万元

86389

92925

7.57

120000

6.97

0.47

第二产业增加值

万元

50136

65706

31.06

380000

49.94

2.9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5336

20706

35.02

320000

83.61

4.38

建筑业增加值

万元

34800

45000

29.31

60000

11.51

0.79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万元

45359

58174

28.25

200000

34.55

2.14

人均生产总值

6890

8090

17.42

24911

29.31

1.8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6269

8090

29.05

25000

31.87

2.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7000

238600

87.87

658400

38.98

2.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23100

27950

21.00

60000

21.03

1.38

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921

1950

111.73

5568

43.31

2.60

年末总人口

万人

26.4

26.8

1.52

28.1

1.26

0.09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112

3612

16.07

6700

16.58

1.1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0

5450

9.00

12000

19.14

1.26

    第二章  产业发展

    四、推进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集群口岸为优势,以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为载体,优化工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走符合英吉沙实际的工业化道路,确保“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0%以上。

英吉沙县工业企业“十二五”规划预测表

                                                                                                                                                   单位:万元

产业类别

预计2010年完成

预计2011年完成

预计2012年完成

预计2013年完成

预计2014年完成

预计2015年完成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合计

45836

15336

82323

20341

335996

80238

653664

163236

846652

209143

1505320

327520

一、新型建材

15595

5037

41480

10370

213860

51676

396860

99215

431360

107840

463810

102038

二、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14478

5008

15163

3791

47156

10946

140124

34851

184782

45505

352580

74318

三、机械组装加工业

8000

2000

23000

5290

37000

9250

69000

17250

156000

33920

四、轻工纺织制造业

1843

630

2530

633

12920

2970

20370

5093

33370

8103

62370

13721

五、冶金化工业

480

165

400

100

3040

760

6200

1550

27600

6900

97000

21340

六、新能源

1440

534

2750

688

23020

5605

39110

9778

85540

20095

353560

77783

七、其他私营经济

12000

3962

12000

2760

13000

2990

14000

3500

15000

3450

20000

4400

(一)建设六大基地

新型建材。以水泥产业为核心,利用页岩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建成区域建材生产基地。

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农业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开发色买提杏系列产品、巴旦木、蔬菜、畜产品等,实现绿色食品产业技术高新化、产业集聚化、产品特色化。

机械组装加工。抓住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机遇,发挥我县工业用电充足,工业用水便利的条件,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重点发展重汽商用车、专用汽车、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矿山开采设备、农用运输车、农机具等,积极引导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上下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轻工纺织制造业。针对本地区及中亚、西亚、南亚的消费市场,承接以五金零部件加工、家电组装、日用品生产、棉纺等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作用,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冶金化工。做好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使用戈壁荒滩开发建设重化工园区,充分利用国家对新疆实行差别化产业优惠政策,发展冶金、天然气化工等产业项目,承接喀什和对口援建省市重工业产业转移。

新能源。充分利用光照及风能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建设。

(二)提升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绿色、生态、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交通、通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发挥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重点建设自治区级1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园区,规划筹建重化工园区,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配套、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提升开发区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快发展建筑业

加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资质,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建筑劳务实力,打造“英吉沙建工”品牌,增强县域建筑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把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放到战略层次,作为重大举措来激活、推动、提升,坚持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链条长、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入园与大企业协同发展。

(五)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

牢固树立后发赶超的信心,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方式、招商机制,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坚持走工业化带动之路,促进工业与农业产业深度结合。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引进,紧紧抓住新一轮援疆机遇和国家对新疆实行差别化产业优惠政策,承接对口援建省市产业转移,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西洽会”、“津洽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喀交会”及周边国家展会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置业。按照建设六大基地的目标实现招商重大突破。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发展精品、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形成以林果业为主导,设施农业、劳务输出、畜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优质精品林果业。实施林果精品园建设,发展以色买提杏为主,红枣、巴旦木为辅的优质、高效林果精品园,坚持“防治并举”措施,加快推进绿色无公害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以独特化和“绿色环保”为特色,实行产业化经营;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蔬菜加工。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建设2万亩2万座大棚为目标。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壮大畜牧业。坚持“两大一特”战略,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统筹规划畜牧产业园区,突出饲料加工、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引进培育,加快牲畜品种改良,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强化防疫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以家畜禽养殖示范基地、繁育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出口备案基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带动的畜牧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农民异地务工,鼓励农民进城从事建筑、餐饮服务、运输、家政服务等二、三产业。建立和完善县乡联网的劳动力资源库。力争到2015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实现户均一人长期在外务工,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英吉沙县“十二五”农业总产值、增加值预测表

指标名称

(单位:万元)

2010年完成

2011年预测

2012年预测

2013年预测

2014年预测

2015年预测

年均增长(%)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9906

171933

184981

199145

214531

230056

7.5

种植业产值

66292

69606

73086

76741

80578

84607

5.0

林业产值

42833

47758

53250

59374

66202

73816

11.5

牧业产值

42978

45987

49206

52650

56336

60279

7.0

渔业产值

50

52

56

59

62

66

5.7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7754

8529

9382

10320

11352

11288

7.8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86389

88917

95925

103558

111877

120531

6.8

种植业增加值

35121

36195

38005

39905

41900

43995

4.6

林业增加值

29126

30088

33548

37406

41707

46504

9.8

牧业增加值

16827

17475

18698

20007

21408

22906

6.4

渔业增加值

40

42

44

47

50

53

5.7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5276

5118

5629

6192

6811

6773

5.1

六、提升服务业水平,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引进国内、疆内知名流通企业。新建、改建农村综合市场。结合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旅游手工艺品商贸街、商业步行街、饮食小吃街。提升旅游、餐饮、住宿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万村千乡”工程。重点建设和完善公路枢纽,加快培育龙头运输企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农产品物流业为龙头,引进物流配送、冷藏保鲜、外贸运输等流通业项目,加快火车站仓储物流区建设,建立多功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业上规模、上档次。积极推进中介、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便民商业、物业管理、社会化养老、医疗卫生、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社区服务产业。

    第三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逐步实现和优化“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办学格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强 “双语”教育,全面实施民汉合校和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使全县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八、发展文化旅游业

弘扬先进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整合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注重对达瓦孜、小刀、土陶、木戳印花布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保护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具有英吉沙地域特色和品牌的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阵地建设及设施配套,继续实施春雨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院线建设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着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餐饮、科技示范、农事活动、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特色观光生态园。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完善城市旅游设施与服务体系,打造“郊游休闲第一处”品牌。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和标识系统。扩大“杏花节、摘杏节”的影响力,提高英吉沙县知名度。开发非遗“主题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特色村落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旅游宣传和推介活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做大做强英吉沙县文化旅游产业。

九、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落实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强化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控。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8人。

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继续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转变扶贫方式,把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采取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将全县13个重点乡划为8个片区,对片区内村民住房、阵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按照综合治理思路统一规划,搭建引导、捆绑、整合各类资金的平台,集中和捆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信贷扶贫、行业部门、对口援疆、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通过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贫困乡村实行整乡推进。在整乡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加大对山区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到2015年,使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控制在4.36万人以内,使55个贫困村通过自治区整村推进验收,到2020年使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5%以内,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十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防渗渠、防洪设施改建和新建,中小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加大盐碱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国省干线连接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网,建设客运站点,满足群众便捷出行。到2015年,所有乡(镇)通三级以上沥青路,所有行政村通四级沥青路,农村公路和城乡道路路网基本形成,路、站、运基本实现一体化。

电力设施建设。做好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加大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电网补强力度,提高电力保障能力,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管网和供暖、供排水管网建设,逐步推广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

2011-2015年英吉沙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类预计表

2010年完成投资

2011年计划

增长(±%)

2012年计划

增长(±%)

2013年计划

增长(±%)

2014年计划

增长(±%)

2015年计划

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127066

238600

87.78

372900

56.29

488600

31.03

572200

17.11

658400

15.06

一、按城镇和农村划分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54500

101200

85.69

158524

56.64

220000

38.78

259200

17.82

294900

13.7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63566

127500

100.58

204376

60.29

247600

21.15

289000

16.72

336000

16.26

房地产业

9000

9900

10

10000

1.01

21000

110

24000

14.29

27500

14.58

二、按产业划分

一产

10970

13682

24.72

18600

35.95

18900

1.61

19500

3.17

20703

6.17

二产

73664

142298

93.17

193969

22.26

305529

75.62

374415

22.55

459100

22.62

其中:工业

59107

110393

86.77

135569

22.81

260258

91.97

318415

22.35

399100

25.34

建筑业

14557

31905

119.17

38400

20.36

45271

17.89

56000

23.70

60000

7.14

三产

42431.61

82620

94.71

180331

118.27

164171

-8.96

178285

8.60

178596.73

0.17

三、按行业划分

农、林、牧、渔业

10970

13682

24.72

18600

35.95

18900

1.61

19500

3.17

20703

6.17

采矿业

12000

24000

100

27000

12.50

39000

44.44

52000

33.33

53000

1.92

制造业

31877

50688

59.01

72069

42.18

183458

154.56

228425

24.51

294000

28.7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15230

35705

134.44

36500

2.23

37800

3.56

37900

0.50

52100

37.14

建筑业

14557

31905

119.17

38400

20.36

45271

17.89

56000

23.70

60000

7.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5802

16922

191.66

60423

257.07

65000

7.57

66000

1.54

66200

0.3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0

1000

66.67

3500

250

4000

14.29

4200

5

批发和零售业

1200

1500

25

1600

6.67

3500

118.75

4000

14.29

4298

7.45

住宿和餐饮业

500

500

0

1800

260.00

3400

88.89

4200

23.53

5231

24.55

金融业

280

300

7.14

600

100

2200

266.67

2900

31.82

3100

6.90

房地产业

9000

9900

10

10000

1.01

21000

110

24000

14.29

27500

14.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95

11603

45.13

14755

27.16

15.35

1.90

27408

82.29

33490

22.1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500

500

0

700

40

1200

71

3500

191.67

3600

2.86

教育

2511

14900

493.39

39698

166.43

24189

-39.07

19759

-18.31

4000

-79.7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54

6895

271.90

34695

403.19

5875

-83.07

5570

-5.19

5645

1.3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472

9800

119.14

10720

9.39

14400

34.33

14800

2.78

18740

26.62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8318

9200

10.60

4340

-52.83

4872

12.26

2148

-55.91

2593

20.71

十二、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弹性就业和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严格执行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对城镇较低收入阶层的保护机制,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

十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面整合社会救助资源。重视发展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福利事业。完善优抚安置,鼓励社会捐赠,加快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十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和人口覆盖率,继续做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落实“大喇叭进村”工程和推进数字电视入户工程。做好共青团工作,有效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工会建设,全面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重视妇女工作,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持基本国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十二五”末,出生率控制在2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第四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十五、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依托县域的交通和资源优势,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的城镇体系。重点发展英吉沙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镇功能,加强集聚效应。依托315国道、喀和铁路、喀和高等级公路,合理确定各乡、镇的适宜规模和产业分工。积极推进建设南北两大经济片区,形成“一核集聚、一轴拓展、两片联动”的发展态势,提升和完善县城总体功能,重点建设对口援建的乌恰、萨罕、克孜勒、色提力中心乡镇,共同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六、合理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科学确定城镇功能分区,实现英吉沙县城镇土地利用的综合化和集聚效应。“十二五”时期,英吉沙县城布局形态与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带、五区”。

★一带

依托萨罕水库,利用芒辛大沟、城北洼地水塘的特殊地形条件引水入城,以绿化景观带为主,南北贯穿老城区与新城区,并在新城区形成人工水景。

★五区: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仓储物流区、生态旅游观光区

1、老城区:以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居住为主。建筑风格要彰显民族特色。

2、新城区:以行政办公、教育、科技、居住为主。建筑风格应体现现代气息。

3、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区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组装加工、轻工纺织制造业为主;重化工园区以水泥、冶金、天然气化工为主。以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为主建设建材生产基地。

4、仓储物流区:集运输、中转、仓储、商贸、配送于一体的仓储物流区。

5、生态旅游观光区:以萨罕水库、康赛水库、阿克水库为核心规划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区。

  十七、加快城镇化进程

突出抓好县城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积极申报实施乌恰、萨罕、克孜勒、色提力四个区域中心乡 “撤乡建镇”工作。立足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加快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城区北进、西拓、南控、东优工程,重点开发城北新区,新旧联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实施供热、供水、垃圾处理工程改扩建项目,增强市政功能。加快实施行政办公区、民俗文化旅游区、商住区、公共绿地及教育文化商业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进一步加大规划力度,强化规划约束力,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综合交通、供水体系、农田保护、村庄分布、生态涵养等方面的布局。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健全城镇管理服务机制。

第五章  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十二五”期间,对口援建省市计划累计投入援建资金12.2亿元,从经济、科技、文化、人才方面全方位支援,形成经济援助、干部援助、人才援助、教育援助、科技援助的新局面。

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重化工园区、仓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利用好国家扶持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山东省优势传统产业向英吉沙县转移。二是依托山东省济宁市援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民生及社会事业。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的原则,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以安居富民工程和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协助英吉沙县规划建设新农村和新城镇,建设山东省济宁市四区县对口援建的乌恰、萨罕、克孜勒、色提力中心镇,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公共服务设施。二是解决就业问题,依托援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三是帮助建设学前“双语”学校、初中、高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教学设备,帮助普及双语教学。四是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为重点,以配备医疗设备和培训医务人员为主,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科技人才。以对口支援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按照“双向”交流的办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党政干部、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培训,提高受援地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第六章  建设和谐英吉沙

  十八、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抓紧调节水库建设、适度开采地下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努力实现大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效率。

十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恶性暴力恐怖案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法加强宗教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提高解决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高度重视和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群众维护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推进全县应急机构规范化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网络。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能力。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对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作用,建立并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库。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

    第七章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在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十二五”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十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完成。加强依法行政、财税、统计监测和干部考核等制度方面的配合,为规划实施构建制度平台。对于政府职责内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求,要尽心尽职,确保完成;对于由市场推进的规划内容,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市场等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规划实施,促进规划目标实现。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与考核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及时评估规划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十二、完善规划协调管理

规划纲要是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纲领性规划,是编制其他各类规划的依据。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主导地位,编制实施好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以本纲要为统领,各专项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各专项规划纲要的衔接,专项规划要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纲要进行对接。专项规划应成为本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主要明确特定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加强年度计划与本纲要的衔接,年度计划要逐年落实本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约束性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纲要的实施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进展完成情况。

二十三、强化重大项目实施

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抓好项目的研究、储备、论证、调度和建设。对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政府要组织推动实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根据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分类、排队,建立和完善项目咨询评估、审议决策制度。要精心调度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

二十四、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抓基层、强基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挥工会、青年团、妇联组织作用,为英吉沙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十五、实施调整

    本规划纲要一经批准,由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实施期间,若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等不可抗拒因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的,由政府适时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提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规划调整方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