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2020
11/29
13:11
来源:
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0-11-29 13:11    来源: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科学制定了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纲。面向未来,我们应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宗旨,科学谋划,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将规划变为现实,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十三五时期新疆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更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新时期,深度推进援疆政策,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新疆步入大展宏图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挑战。英吉沙县位于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节点,今后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但经济基础薄弱,维稳任务艰巨,未来加快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确保英吉沙县实现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根据自治区、喀什地区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对于英吉沙县立足现实,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积极参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的先导区(建设主力军),开创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开放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将英吉沙建成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郊游休闲第一处的发展定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推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党政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突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目标总体进展顺利。

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建设力度增强

始终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面对“三期叠加”的特殊复杂形势,紧紧把握围绕总目标、查找薄弱点、案件汲取教训、工作抓落实的总要求和主动进攻的总基调,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把打击“三股势力”、反恐维稳放在首位,以打促收敛、以打促稳定、以打促发展,各族群众得到广泛发动,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强大氛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确保了全县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强力推进法治英吉沙、平安英吉沙建设“十二五”期间通过自治区级优秀平安县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地级“民模”单位56个,个人9名,县级“民模”单位20个,个人21名,命名县级模范单位123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已蔚然成风。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生产总值2010年的13.69亿元增长到201542亿元,增长3.06,年均增长25.13%。其中: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4.38%,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4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28.6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的5172元增长到2015年的14230元,增长2.75,年均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63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亿元,增长3.17,年均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3.6亿元,增长5,年均增长38.02%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培育农民增收主导产业,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全县主要完成了乡镇农技站13个、建成拱棚33450座、日光温室299粮油高产创建12万亩、棉花良繁田10000亩、旱作玉米农业示范基地8750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小杏子、大产业”迈出坚实步伐,截止2015年底,全县林果面积预计可达39万亩,结果面积38.2万亩,林果总产量达到23.3万吨,果蔬烘干房850座、冷藏保鲜库160座,林果业效益明显提升。畜牧业150100”工程深入推进,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养殖合作社223个,养殖小区170个,养殖大户6219个,牲畜存栏数由2010年的38万头(只)增加到2015年的53.2万头(只),增长1.4倍,年均增长6.96%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验收,农业机械总动力23.68万千瓦,农民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苗木花卉产业初见成效,建成苗圃2.27万亩,植树造林3.96万亩,启动10万亩生态屏障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十二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亿元,较“十一五”增长592%,年均增长47.2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启动和建成一批水利、交通、电力、天然气、供排水、园林绿化等重大项目,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投资45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成7平方公里的新城,新老城建设项目110个。城区绿化总面积达到292.1公顷,绿化率达到32.82%。深入推进以“六好”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8亿元建设安居房31860户。按照“七统一”标准完成庭院及门前绿化、硬化,建设乡村道路360公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以商贸、物流、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2亿元,增长2.70,年均增长21.94%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有了较快发展,扩建、新建一批多功能的综合市场,增强对乡镇各村的辐射能力。主要完成丝路之星四星级酒店建设、北湖广场开发项目、海阔天空娱乐城项目、幸福二号小区及齐鲁商贸城等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15年底,全县各类市场已发展到10处,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5亿元。十二五期间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028万美元,年均增长27.5%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充分保护和发展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政府投入1500万元打造了小刀村、土陶村、木雕村和穆孜鲁克湿地公园和达瓦孜传承中心,这五个景区已经通过自治区旅游局AAA评定验收工作。启动了南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投入4700万元完成了小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科普馆、商业街、杏花庄园、管理中心等2万多平方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另外,加大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本县特色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设了大中型旅游纪念品集散市场、旅游纪念品产销特色街区,对本县国家级非遗手工艺品进行重点保护,加大从业者的培训及工艺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县特色、做工细致、包装精美、收藏价值高的旅游纪念产品。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20100.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元,增加5.9倍,年均增长42.62%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总产值达到3.4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95.8%,已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生力军。全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订招商引资投资协议(合同)25个,到位资金14.7亿元。相继引进山水、山推、如意纺织、中广核、中建材、天华伟业等一批大型集团公司,产业门类不断增加山东如意纺织、济宁中兴手套、新疆新金利纺织等纺织企业相继落户英吉沙县,主导产业较为明晰,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产业园区初步建成,平台效益日益突显。围绕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划分纺织服装产业孵化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新型建材加工区、机械组装加工区专用车制造加工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吸引相关产业聚集。园区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已经成为英吉沙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县连续五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民生支出累计达到78.96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80.66%。学前两年入园率由2010年的73.6%提高到2015年的90%,高中阶段升学率由42.5%提高到96.5%,实现14年免费教育。全县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维吾尔医医院标准化、14个乡镇卫生院一够三化50个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购置了相应医疗装备和设备。同时,先后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城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生业务综合楼以及7个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周转房和42个村卫生室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改观,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

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了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大功率覆盖工程、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大喇叭进村工程,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条件和综合传输覆盖能力显著提高建立了地县两级地名数据库,搭建了全县婚姻登记数据中心平台,实现了与全国联网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务公开率达到100%,初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城乡居(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社区治理机制逐渐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工作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5000元增加到201520000元,增长4倍,年均增长31.9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095元增加到2015年的7016元,增加2.27倍,年均增长25.4%。减少贫困人口142966108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52.13%下降到2015年的28.8%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控制在4%以内,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县新增就业2.7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7万人次,劳务创收21.08亿元,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医疗参合率达到99.9%。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确立,进一步改善了社会福利服务设施条件。

、对口援疆工作成效巨大,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增长

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围绕英吉沙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先导,以民生援疆为龙头,以产业、智力援疆为两翼的援疆工作格局。一是援建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新一轮援疆以来,济宁市共投入援疆资金12.69亿元,完成援疆项目86个,涵盖民生保障、产业调整、安居富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治安、组织阵地建设等领域。省委书记示范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山东第一个交钥匙项目。建成实验中学、县第三小学综合教学楼、县疾控中心、城关乡卫生院、幸福大院、卫生院、城市规划展览馆、4个县乡粮库等公共服务设施和6个城市社区阵地、163个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完成2.46万户的安居富民房建设和6565户农民自来水入户工程,改造提升了部分乡镇和25个村庄,建成了天网智能平安工程,率先实现南疆地区县城视频监控全覆盖。二是产业援疆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建设园区、招商引资双管齐下,投资1亿元利用BT模式为10.9平方公里英吉沙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先后引进山水水泥、圣丰种业、山推机械、山东诚祥等一批大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三是人才援疆成效斐然。共选派了243支医、支教、支农人员到英吉沙县开展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136期,培训县乡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3.3万人次。

九、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

“十二五”期间,英吉沙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各族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进一步坚定,纪律和规矩意识得到强化。“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鲜明树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访惠聚”活动富有成效、意义深远,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工作深入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力度空前。基层干部待遇大幅提高,“两好”机制得到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不断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各族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空前高涨。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是英吉沙县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英吉沙县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英吉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1

1-1   英吉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

及完成情况汇总表                                                                          

序号

单位

2010年完成

十二五规划指标

十二五时期实际完成

2015

年均

增长%

2015

年均

增长%

1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13.79

70.00

38.39

42.00

24.95

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7.25

12.00

10.60

14.00

14.07

1.2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2.00

38.00

80.20

12.00

43.10

1.3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4.54

20.00

34.52

16.00

28.65

1.4

      工业增加值

亿元

0.61

32.00

120.78

3.60

42.62

2

人均生产总值

5172

24911

36.95

14230

22.44

3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521533

175429

 

33:29:38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0.63

2.50

31.74

2.00

25.99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7

65.84

38.98

63.6

38.02

6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31

6.00

21.03

6.20

21.83

7

进出口贸易总额

万美元

921

5568

43.31

4028

34.33

8

全县常住人口

万人

25.79

28.45

1.98

30.44

3.37

9

人口自然增长率

11.79

15.78

6.00

14.85

4.72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0

12000

19.14

20000

31.95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3095

6700

16.70

7016

17.78

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英吉沙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期和现实战略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喀什地区在历史人文、地缘区位、市场潜力、特殊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英吉沙县必将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三大机遇释放出强大活力。

第一节  优势和机遇

一、机遇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英吉沙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我国周边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开始回升,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将步入与中亚、南亚等国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喀什地区是新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区域,十三五时期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把英吉沙县未来的发展放到中亚南亚区域一体化国际大背景下去谋划,这将为英吉沙县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的贸易和发展环境。

2、我国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

我国已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虽然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特别是国家倡导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扩大和深化国际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合作,必将推动东部产业、资金、智力等资源要素向西加速转移。同时,三中、四中和五中、六中全会提出众多改革措施和任务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利于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丝绸之路经济带给英吉沙县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13年底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底我国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5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其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喀什地区是重要的发展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欧洲的联系,推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为加快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行动计划,喀什地区未来将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引擎,以产业为支撑,全力建设一桥一线一通道三大基地、五大中心、六大产业,其中六大产业有五大产业英吉沙现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为此,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使英吉沙县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喀什经济开发区带给英吉沙县对外开放的影响

喀什经济开发区享受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特殊扶持政策,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新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家和自治区“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和政策发展造就的发展态势看,喀什经济开发区能够依托沿海地区、内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先进生产力要素,广泛集聚优势,面向中亚南亚西亚,超常规发展,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喀什经济开发区也必将影响英吉沙县的变革、创新,加速思想观念、园区布局、城镇建设和产业配套的全面对接。

5、对口援疆工作为英吉沙县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将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对南疆发展,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明确对口援疆是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山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十三五将继续在经济、干部、人才、教育和科技全方位对口支援英吉沙县,重点在改善民生、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推进英吉沙发展,将带来可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英吉沙县直接享受国家的特殊政策和支援地的辐射带动,有更多机会承接支援地等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优势特色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显著

英吉沙县自古就是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县城距喀什市中心65公里,距喀什国际航空港75公里,距喀什火车站70公里,315国道纵贯县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喀什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8个国家毗邻,靠近红其拉甫、卡拉苏、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四个一类口岸,是连接中亚、南亚和中国的交通枢纽,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极具战略意义重要节点城市,与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互补性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最有条件成为我国与中亚南亚经济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点。英吉沙县是大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同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2自然资源丰富

英吉沙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域西北部有库山河、依格孜牙河冲积平原,西南部公格尔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石膏石、水晶石、铜、铅、铁等矿藏资源,其中煤的表层储藏量达2500万吨,石灰石储量达6339万吨以上,石膏石探测储量为2亿吨,是发展地方工业的理想基地。全县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耕地面积38.03万亩,林果面积39万亩,盛产棉花、玉米、小麦,色买提杏、巴旦木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其中色买提杏有冰山玉珠之美称,被誉为中国第一杏2007年就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旅游资源独特

英吉沙县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新疆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浓郁。县境内有穆孜鲁克湿地公园、非遗古镇、30万亩杏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该县已成功申报小刀、土陶、木模印花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和项目。民间萨帕依舞、石头舞、动物模拟舞、皮帽子4 项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家庭麦西莱甫、说唱音乐、木雕等23 项被列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林果资源丰富

截至2015年,英吉沙县特色林果面积达40.79万亩,结果面积38.39万亩。其中,色买提杏27.03万亩,巴旦木5.94万亩,核桃3.57万亩,红枣3.70万亩,其它果树0.54万亩。2015年总产量达234193万吨,其中杏产量为21.26万吨,巴旦木产量4770吨,核桃2016吨,红枣9697吨,其它5097吨。农民林果纯收入达2186元。同时,英吉沙县积极加强精品林果建设,目前共计完成精品园工程185211亩,科技示范园达73个,面积达1.2万余亩,其中:有机色买提杏果园认证5万亩,GAP认证色买提杏果园5万亩。英吉沙作为中国色买提杏之乡已享誉全国,并推动林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林果产品的提质增效。

5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和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建设与发展,英吉沙县立足资源优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各项产业不断壮大。借力山东省济宁市对口援助,裁剪中心、包装中心及物流中心在英吉沙县工业经济园的服装产业孵化园设立;立足30万亩杏资源,已连续11年举办春色杏花节、连续8年举办仲夏摘杏节,推动当地杏子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英吉沙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5个,协会3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农产品品牌和外销平台建设作用初步显现。全县完成了色买提杏有机、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各5万亩绿色巴旦姆5万亩。无公害认证色买提杏、土豆、辣椒、番茄、甜瓜、西瓜、豇豆、黄瓜、茄子等7个基地9个产品。6家企业,4个合作社申请使用了喀什十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第二节  劣势和挑战

一、劣势分析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英吉沙县经济基础差,产业底子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直享受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贫困落后的发展现状实现根本性改变。

1、多种贫困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造成英吉沙县贫困的原因很多,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其外在因素是:地处昆仑山东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严酷的荒漠环境,多风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农地资源相对短缺;灌区内地表水资源紧缺,来水季节性分配不均,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远离内地市场,与内地运输距离远,农民依靠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增加收入受到严重制约;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成为当地相对封闭、发展落后的先天因素。内在因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人口负担较重以及人口缺乏流动性;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少,农牧民增收途径有限。

2、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英吉沙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二三产业起点低。农业产业结构主要是以传统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为主,以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为辅,加之人多地少,生产水平低,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外向型农业发展不足,多功能农业有待开发。工业经济落后,基数较小,带动就业能力不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服务业停留在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异常困难。

3、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生产中缺少大型骨干水利灌溉工程,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灌溉设施,有些排灌设施老化,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的支持下虽然实施了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仍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县城老城区、工业园区以及各乡镇的建设发展需要。县城道路使用年限长,完好率较差,等级低,公共交通设施缺乏;现有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集中供热、环卫设施建设滞后,存在一定的设施陈旧、规模小,服务范围小和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偏低。各乡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不足。

4、自我造血功能差

英吉沙县地处经济落后大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增长中依靠国家项目、资金投资拉动的依赖性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和具有高速成长能力的中小企业少,较低的劳动力素质对企业和各产业的制约较大,本地消费有限,内需严重不足,外贸通道不畅,自我造血功能还需强化。

5、社会发展事业滞后

英吉沙县教育事业总体落后,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等与广大群众需求还存在差距,劳动力剩余矛盾突出。目前,英吉沙县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失业、城镇建设征地和农转非等方面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2000人,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就业结构急需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却不相适应。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政府的财政负担较重,教育和医疗养老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很高,社会保险扩面资源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还不高,一部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也比较重。

6、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环境约束

英吉沙县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沙危害严重,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后的抗逆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小,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差。这是英吉沙县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将进一步加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使得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十三五期间,一些工业项目的实施将会给资源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挑战分析

1一带一路倡议面临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推器,将涉及国内大片地区及沿线数十个国家,范围广阔,目标宏大,面临的各方面挑战也空前巨大。但必须认识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广泛且分散,多数是经济落后的国家,缺乏有效抓手,短期效益回报不显著。首先,协同发展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建立共享机制,非一方所能决定。其次,中长期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很多规划有望逐步落地,但是体现到资本市场上,落地还有较多的难度。所以,要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科学规划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2、生态环境脆弱

英吉沙县农业生态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大,发展空间有限,投入成本高,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十分有限,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条件差。并且,沙尘、大风、干旱、洪害、雪灾、寒流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指导思想及喀什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确定英吉沙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撤县建市为主线,坚持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凝聚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的意志力量,将英吉沙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桥头堡、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城乡共同推进的示范点、民生持续改善的排头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第二章规划的总体思路

紧紧抓住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对口援疆等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五大战略定位,把提质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坚持一条主线,发挥三个引领,构建完善六大体系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视角,打造两大中心,形成六大产业集聚区,实现两个同步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英吉沙特色、彰显英吉沙优势、符合时代特征,适度发展的有质量、有效益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一条主线坚持稳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发挥三个引领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以理念为先导引领发展;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以实践为引领推动全面小康)。

打造两大中心围绕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面向中西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英吉沙县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性非物质文化旅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形成六大产业集聚区通过招商引资及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光伏发电、苗圃六大产业,使六大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实现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脱掉英吉沙县贫困县的帽子

第三章基本原则

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规划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着眼点、着力点和总目标,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全面覆盖、有效管控的反恐维稳体系。把依法治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形成全社会依法共融、和谐共进的法治环境,努力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

——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喀什地区向西开放的区位、地缘和政策优势,充分发挥产业援疆的作用,借助喀什经济开发区龙头作用,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引领英吉沙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开放新优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新动能,靠改革激发新活力,靠创新塑造新动力,走出一条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依靠提质增效一产,做大做强三产,协同拉动二产,实现做大经济总量与调整优化结构并举。结合英吉沙县实际,以破解发展瓶颈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全面建设两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以脱贫攻坚、就业、教育、卫生等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争取民心、凝聚人心。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把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天蓝、水净、宜居的绿色英吉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均衡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兼顾的均衡发展之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城乡、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社会稳定确保经济跨越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兵地融合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走统筹协调的均衡发展之路。

第四章发展战略定位

一、产业兴县战略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围绕两大园区(两个高地)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基地,联动推进旅游兴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能源和农业现代化,促进英吉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

打造一园多区:实现一园多区产业规模集群,以英吉沙工业园为中心,建成服装产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装备制造区、新型建材园区。。

——英吉沙县工业园区。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新型建材、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组装加工及新能源开发四大产业,十三五期间力争招商引资80亿元,力争2-3家企业上市。培育壮大20家核心企业,引进、新上1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成为喀什地区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

——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十三五期间将全力打造本县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完成物流集聚区的战略布局,扶持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本县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力争2020年达到10家,成为喀什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高地。

打造两大中心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按照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部署,依托纺织服务商贸物流园区,面向泽普县、莎车县、麦盖提县、阿克陶县,打造区域性商品集散贸易基地,依托铁路货站,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发展纺织服装物流、家居建材集散配送、农产品物流、大宗商品转运、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将其培育成为英吉沙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区域文化旅游中心。以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区域中心大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区域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依托英吉沙县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响应喀什地区建设丝绸之路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大通道的发展战略,全面谋划和启动创建自治区旅游强县工作,将英吉沙建成喀什非物质文化旅游区喀什旅游休闲后花园,推动旅游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将英吉沙打造成喀什国际旅游目的地重要一环。

二、优化发展空间战略

1、功能分区

高效集约发展区。包括城镇建成区与规划建成区、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区和旅游区,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的点状区域。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产业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的点状区域,重要承担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主要功能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该区域以加强水土保持,严禁采挖天然灌木植被,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合理利用风能水能资源发展水电,调整农牧业结构,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合理轮牧、休牧和禁牧),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恢复生态功能。

北部冲积平原农业生态发展区。包括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区域。这些区域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发展以粮食、林果、畜牧、棉花、蔬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和现代农牧业。主要突出农村居民区集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集约化养殖,走生产发展、脱贫致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保护区。为嵌入式点状分布于其它区域中,包括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历史遗迹、旅游景点、湿地等,主要承担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功能。除适当发展生态旅游、种养殖业或必要的科学考察外,按环境功能要求实行强制性保护,严格禁止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

2、空间布局

力争建成以绿色清洁工业、商贸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为核心的强县。县域经济发展围绕非遗古镇、小刀之乡、南疆水城、中国杏都,以县城和重点场镇为依托,以交通轴线为骨架,实施点轴开发模式,大力推进城市化。

一核:将英吉沙县城建设成宜居园林城和生态文化旅游城。

一轴:依托喀(什)和(田)铁路和315国道形成东西向经济发展轴,沿轴线向两侧乡镇增强城镇间经济联系。喀(什)和(田)铁路、315国道贯穿英吉沙县东西,是喀什地区的重要通道和物质集散的重要干道,也是英吉沙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

两极:依托工业园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和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四区:将县城、色提力镇、萨罕镇、克孜勒镇、乌恰镇作为重点乡镇进行建设,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旅游业,并全面构建乡村服务业体系,完善乡镇贸易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包括农村物流配送、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农产品营销与流通服务、农村融资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基础设施管护服务、劳动力转移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完善生活类服务。

三、共享发展战略

围绕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围绕英吉沙县工业园区及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和工业,围绕传统优势农产品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品质,增加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紧密结合。

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切实改善民生环境,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合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与户籍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加大推进更多惠及城乡群众、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和民生工程力度,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奋力跨越战略

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的发展契机,以争抢拼的英吉沙县精神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以的意识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以的势头抓商贸物流和工业发展,以的干劲抓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以的精神抓发展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优化。

第五章规划的发展目标

第一节总体目标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五大战略、打造两大中心形成六大产业集聚区实现两个同步的总体规划思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英吉沙县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英吉沙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交通、水利、市政建设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基本消除,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力打造英吉沙县工业园区和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两大园区,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成为喀什地区工业、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产业强县。力争经济总量争取达到1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自我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控制有效,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城乡人居环境良好。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积极争创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优秀平安县。力争实现撤县建市。

二、经济总量目标与发展速度

2020年,英吉沙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25.34%。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13247;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年均递增1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年均递增2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亿元,年均递增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923元。

2015年为基期,对人口、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等对比分析可以得到高、中、低三个不同增长方案。经济发展总量与增长速度取决于现实基础条件和外部促进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不可预见性和可能的规划设计,一、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规划高限、中限、低限三个方案预测其发展指标,详见下表2-1

2-1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方案

名称

单位

2010

2015

平均增长速度(%

2020年预测值

低限

中限

高限

增速

%

预测值

增速

%

预测值

增速

%

预测值

常住人口

万人

26.47

29.5

2.19

2.2

32.89

2.50

33.38

2.80

33.87

GDP

亿元

13.79

42

24.95

22.4

115.38

25.34

129.91

27.32

140.54

第一产业

增加值

亿元

7.25

14

14.07

13

25.79

14

26.96

16

29.40

比重

 

52.57

30

22.36

20.75

20.92

第二产业

增加值

亿元

2

12

43.1

22

32.43

28

41.23

30

44.56

比重

 

14.50

29

28.11

31.74

31.70

第三产业

增加值

亿元

4.54

16

28.65

29

57.16

31.00

61.73

33

66.59

比重

 

32.92

41

49.54

47.51

47.38

人均GDP

/

5210

14237

22.27

19.76

35080

22.28

38923

23.86

41497

结合英吉沙县的现实及未来项目投资落地情况,考虑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不确定性,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综合各种因素,规划推荐英吉沙县十三五时期人口、GDP、三产产值、人均GDP取中限发展方案。其中,GDP增幅、人均GDP增幅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第二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英吉沙县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体系、与自治区、喀什地区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对比分别详见表2-2和表2-3分年度规划指标见表2-4

2-2      英吉沙县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发展指标

单位

2015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总量类

1

生产总值

亿元

42.00

129.91

25.34

预期性

2

常住人口

万人

29.5

33.38

2.50

预期性

3

人均生产总值

14237

38923

22.28

预期性

4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332938

213247

预期性

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00

3.23

10.06

预期性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3.60

103.00

10.12

预期性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2

15.0

19.33

预期性

8

进出口贸易总额

万美元

4028.00

7500.00

13.24

预期性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7016

13056

13.23

预期性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0

37320

13.29

预期性

11

城镇化水平

%

42.00

50.00

3.55

预期性

社会发展类

12

广播电视覆盖率

%

98.00

100.00

0.40

预期性

13

互联网普及率

14.00

45.00

26.30

约束性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8.00

100.00

0.40

约束性

15

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

95.00

98.00

0.62

约束性

16

平均受教育年限

7.5

10.5

6.96

约束性

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85

15.34

0.65

约束性

1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4以内

-

约束性

19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60.00

75.00

4.56

预期性

可持续发展类

2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0

约束性

21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85

约束性

22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80

约束性

23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74

80

1.57

约束性

24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

82

90

1.88

约束性

25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65

约束性

26

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115

约束性

27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万元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28

城镇绿化覆盖率

%

38

40

1.03

约束性

29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5

11

0.93

约束性

2-3     2020年英吉沙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对比

序号

发展指标

单位

英吉沙县

喀什地区

自治区

小康社会

1

生产总值GDP

亿元

130.00

1640.00

13708

2010年翻一番

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

%

25.34

12.50

7.00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7.00

45.00

48.5

大于等于45

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320

32200

38606

2010年翻一番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

%

13.29

10.00

8.00

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056

12062

13004

2010年翻一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

%

13.23

11.00

8.00


2-4             十三五时期英吉沙县社会经济发展分年度规划指标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预计

同比%

(可比价)

计划

同比%

(可比价)

计划

同比%

(现价)

计划

同比%

(现价)

计划

同比%

(现价)

规划

同比%

(现价)

2015

均递增%

(现价)

生产总值

亿元

42

17.8

51.2

21.90

64.86

26.68

82.25

26.82

103.89

20.83

129.65

24.79

25.35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4

6.5

15.4

10

17.40

13

20.01

15

23.41

17

26.93

15

13.98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12

23.5

15

21

20

33.33

26

30

33

26.92

41

0.20

27.86

 #:工业增加值

亿元

3.6

24.5

4.5

23

7

55.56

11

57.14

17

54.55

24

0.41

46.14

  建筑业增加值

亿元

8.4

23

10.5

22

13

23.81

15

15.38

16

6.67

17

6.25

15.14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16

26

20.8

30

27.46

32

36.24

32

47.48

31

61.72

30

31.12

三次产业结构比

%

33:29:38

-

30:29:41

-

27:31:42

-

24:32:44

-

23:32:45

-

21:32:47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2

23

7.4

19.35

9

21.62

11

22.22

13

18.18

15

15.38

19.33

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028

34.27

4500

11.72

5200

15.56

6000

15.38

6800

13.33

7500

10.29

13.24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18

24.6

1.8

52.54

2.2

22.22

2.6

18.18

3

15.38

3.5

16.67

24.2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3.6

15.4

70

10.06

77

10.00

85

10.39

93

9.41

103

10.75

10.1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

12.2

2.2

10.00

2.42

10.00

2.66

9.92

2.93

10.15

3.23

10.24

10.06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亿元

14.7

5

16.5

12.24

18.5

12.12

20.7

11.89

23.2

12.08

26

12.07

12.08

农民人均纯收入

7016

16.6

8200

16.88

9460

15.37

10660

12.68

11859

11.25

13056

10.09

13.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0

20.1

22660

13.30

25670

13.28

29100

13.36

32950

13.23

37320

13.26

13.29

备注:表中涉及可比价时仅限于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和工业增加值。


第三篇“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

按照喀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建设一桥一线一通道三大基地、五大中心、六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建设为目标,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喀什国际合作区经济圈优势(喀什经济开发区、进出口岸和保税区),加快开放步伐,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利用英吉沙县工业园区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两大产业平台,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英吉沙县一大基地、两大中心,即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最终形成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工、建材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出口加工及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四大出口产业集聚区以及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基础设施,力争“十三五”末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节  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打造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

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

十三五期间,一方面积极把握中亚、南亚国家长期侧重发展重工业,轻工、纺织、食品工业等相对落后的区域特点,以中亚国家贸易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英吉沙与周边国家轻工产品进出口贸易。另一方面,结合英吉沙县本地农产品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发展面向喀什及和田地区的特色轻工产品。重点推进以纺织服装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制成品为主,服装、鞋帽、轻工日用品、建筑装饰材料、家居产品等产品。轻工产业发展,应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提升英吉沙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及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本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轻工产业的发展方向,重在打造面向国内外的纺织服装产业、新型建材家居制造加工产业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集聚区。

加强与对口援疆等经济发达省市的密切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发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纺织、特色农产品加工、轻工建材等外向型产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结合本县产品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支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畜牧业。优化外向型产业结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到2020年,新培育2户出口上5000万美元企业,10户出口上千万美元企业。

二、加快打造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

坚持贸易先行、产业联动,构建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面向中亚、南亚及欧洲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活与做大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建设出口贸易加工区,加快推进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除了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外,要着力大力推进加工贸易,扩大地方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根据中亚、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组装制造企业,在英吉沙工业园区内加快建设纺织、鞋帽服装、新型建材、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加工、物流加工等出口产品加工和组装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着力建设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强的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考虑到用地和环保要求,根据本县规划,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集中布置在英吉沙县工业园区内。

按照英吉沙县地处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定位,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及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产品制造加工产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轻工产品出口基地,进一步促进和扩大轻工产品出口。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它国际认证,培育壮大一批实力较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2020年,完成园区规划区10.8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3家企业上市。重点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20家核心企业,引进、新上1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培育1家纺织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企业),培育1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培育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个。

专栏              出口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完成英吉沙县工业园规划区10.8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上1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培育1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培育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个。培育1家纺织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企业)。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喀什东部商贸物流基地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的辐射作用,依托英吉沙县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联通国际国内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造喀什东部外向型的辐射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国际会展,加大境外交易平台建设,做好境外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周边国家和国际知名展会,建立与周边国家经贸协调机制。推动现代流通方式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物流加工、通信、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贸易物流业务,加强现代商贸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周边国家和内地、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喀什东部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根据出口贸易和当地物流市场需要,在英吉沙县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商品集散物流配送基地。对外针对国际物流、出口贸易加工等方面的需要,建设大型仓储等设施。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对内面向南疆区域发展纺织服装、建材和文化旅游商品集散配送,果蔬肉类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配送,大宗商品转运等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将物流配送培育成为英吉沙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全面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完成物流集聚区战略布局,扶持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升级,力争2020年达到10家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1家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企业),培育12家国际商贸(冷链、冰鲜)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实现年吞吐货物量达30万吨。

第三节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中心

根据《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规划》空间布局,自治区文化科教旅游中心建设将构建一核、三中心(克拉玛依市、伊宁市和喀什市)、三组群的空间格局。其中突出喀什中巴经济走廊及沿边开放区位条件和独特人文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旅游城市;依托口岸优势,建设南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使喀什发展成为辐射南疆及南亚、中亚国家的文化科教区域中心城市。三组群之一为南疆民族文化旅游功能组群,重点加强南疆各地州丝绸之路人文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口岸优势和经济走廊建设,搭建与南亚、中亚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以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为核心优势的文化科教功能组群。由此可知,打造喀什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及南疆民族文化旅游功能组群是新疆未来文化旅游业的重点。十三五期间,英吉沙县应围绕此规划目标,依托大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大民族艺术馆、民族文化馆和民族博物馆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重点筹备建设英吉沙县文化中心,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地方民俗展览馆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室等。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整合春雨工程、东风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资源,加快推进城乡群众文体活动一体化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丰富各族群众业余生活。

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作品生产能力。实施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加大对本土原创影视作品的扶持力度,提高语言文字翻译、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能力。提升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覆盖能力,推进维吾尔语手机报下乡和民族文字出版及数字新媒体基地建设。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依托县城及世界文化遗产品和重点景区,大力发展英吉沙县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演出等活动,打造本县文化旅游品牌。创新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园区

专栏             英吉沙县文化旅游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英吉沙县文化中心: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地方民俗展览馆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室等。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大喀什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

十三五期间,按照地委、行署印发的《喀什地区关于建设旅游强区的实施意见》(喀党办发【201458号)文件精神,响应喀什地区建设丝绸之路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大通道的发展战略,按照喀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的建设要求,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整合英吉沙县独特的土陶村、小刀村、木雕村、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穆孜鲁克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以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中国杏都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功能,升级景区等级,加大景区品牌宣传力度,推动旅游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将英吉沙打造成喀什国际旅游目的地重要节点,成为大喀什城市圈旅游线路重要一环。

第二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将英吉沙建成喀什一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发展定位和布局,以及建设三大基地形成五大工业产业集聚区的规划总体思路以满足周边国家市场和南疆广大地区需求为目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围绕提升英吉沙县制造加工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以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组装、新能源产业为主的五大工业产业集群,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纺织企业。

坚持就业第一、产业带动,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把握中央9号文件和国发33号文件的重大政策优势,紧紧抓住济宁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牢牢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立足工业园区实际,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项目招商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以推进产业集群为重点,统筹两区建设,率先把园区建设成为两型产业自治区级示范园区。

第一节工业发展战略

一、紧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英吉沙县的工业发展迎来多重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产业援疆的深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应审时度势部署工业化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思路,转变政府推进方式,着力发展丝路产业、地方资源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承接内地产业转移,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的经济地位,挖掘国内外市场空间,创造条件,吸引大公司来英吉沙县投资,实现工业的划时代的突破性发展。

二、破解瓶颈,创新开拓战略

十三五时期,英吉沙县工业发展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期,任务繁重。目前工业基础薄弱,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存在较多的瓶颈需要破解。工业发展应积极借助丝路经济的重大机遇,结合实际实现突破式创新发展,树立现代先进的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重点是转变园区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园区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顺应趋势大胆创新。工业园区规划应注意节地、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协调共进,联动发展战略

加强协调,努力推进工业与其他行业、以及工业内部的联动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动力;把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城镇化的共生目标。通过统筹工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加强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产业集聚格局。

四、产业聚集,园区带动战略

根据园区资源聚集和产业聚集的特点和作用,加快园区发展是带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逐步构建以面向国际市场的工业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落地,培育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大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技术溢出功能,以两个园区平台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增强全县经济实力。

第二节工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工业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14%。按照六大产业体系,将工业目标分解为:

——纺织、服装加工行业:预计到2020年,纺织服装加工行业达到10家,纺织行业产能达到55万锭,手套加工产能达到年产600万双;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业:预计到2020年,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

——新型建材行业:预计到2020年,新型建材企业达到8家(包括多孔砖厂),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

——机械组装加工行业:预计到2020年,机械组装加工企业达到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

——新能源产业行业: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企业达到3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

英吉沙工业园区发展目标: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完成园区规划10.8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招商引资80亿元,力争培育2-3家企业上市。重点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20家核心企业,引进、新上1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努力构筑以纺织服装产业为先导、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

第三节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培育发展新动力。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整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本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发展,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构建产业新体系。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二、重点扶植发展的工业企业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植以下五大行业重点企业:一是以如意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中心的45万锭纺织项目、以中兴手套200万套手套加工项目和新大新100万套品牌服饰加工项目为代表的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为核心,带动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以山水水泥、新型墙体建材基地为龙头的建材产业辐射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以天华阳光、中建材、中广核为龙头的新能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四是以德源、神恋为龙头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是以英吉沙山推、绿源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制造组装产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做好五大行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特殊政策,抓住山东省济宁市支援英吉沙县的历史机遇,积极做好项目对接落地工作。以英吉沙县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纺织服装加工产业、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组装加工、新能源五大产业及纺织服务商贸物流产业园为招商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四、工业园区发展主要任务

1、以纺织服装产业(孵化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拉长产业链。以如意集团、新大新、鸿泰棉纺、中兴手套企业为龙头,加强科技攻关,强化技术优势,带动5-10家企业集聚发展,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出台。

2、把握时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国家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要求,立足本县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举全县之力,力争用五年时间,努力完成园区规划区10.8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英吉沙县产业项目集聚,做到发展经济、解决就业,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3、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畅通融资平台。一是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政府主导下,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改善英吉沙投融资环境。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中小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调整贷款结构。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在取得信贷支持时担保不足的问题,加快担保机构建设步伐,扶持担保机构发展。三是建立银企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政府定期组织银企交流平台,及时解决企业融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加大企业熟练技术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随着全县工业的加速发展,熟练技术工紧缺制约企业发展,培训技术工人成为本县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了充分利用好本县丰富的人力资源,一是把加大技能培训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二是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培育体系,加大技能人才的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等多元化人才培训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

5、努力做好自治区、地区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应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及申报工作,同时还要向上做好产业项目的对接工作。在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全力支持和配合,力争形成制造、组装、封装、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专栏         工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规划区10.8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纺织服装产业:围绕齐鲁纺织、鸿泰棉纺重点打造80-100万锭纺纱项目;围绕中信、锦绣等重点打造500万打滑雪、劳保手套项目。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德源、神恋、金沙地、沃果园等项目达到年加工鲜杏15万吨、红枣2万吨的目标。

机械组装加工行业:机械制造组装产业项目。

新能源行业:新能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

第四节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

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英吉沙工业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相关领导小组,不定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开会,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工作,主要研究确定:鼓励英吉沙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招商引资方向、目标以及优惠政策等,协调解决工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对入园企业的审批程序的完善等工作。对已签约企业建立县级领导联系责任制,从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实行限时办结,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坚持项目推动,加快发展速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项目服务为基础,以重点项目推进为关键,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力量上优先配置,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确保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拟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按照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策划招商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做好英吉沙县招商和项目推进工作。对正在建设的项目,倒排工期,集中帮扶。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企业(完全未开工和未按照合同工期履约的),采取收回土地或收取违约金的形式,督促企业尽快投产达效。

二、坚持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

在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机械组装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房地产、金融、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形成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引导企业注重技术改造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吸收、应用,使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升级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运行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平台,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的自主创新模式,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增强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建设项目资金渠道

探索实施投融资新模式,建立新的投融资平台。探索工业园区土地自主开发经营模式,有效盘活土地等要素资源,通过土地经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探索园区项目自主开发、建设经营模式,通过物业管理、经营创收增值筹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伙伴,共同合作开发项目,探索合作开发融资之路等等。充分利用园区政策平台,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制定财源建设新举措。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资源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柱财源;着力引进新兴产业,致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强财源管理,整合、盘活无形资源,提高资源经营效益。

第三章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十三五时期,英吉沙县服务业发展围绕进一步提升集聚电子商务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两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把保持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全市服务业结构优化、领域拓宽、功能增强、水平提高,努力构建支撑第一、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值高、就业面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针对喀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需要,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重点为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一是优化提升大产业(物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二是建设发展大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突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大喀什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重要一环;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内孵外引大企业,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五是通过规划和建设一批区域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第一节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一、服务业经济规模发展目标

将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全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5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力争达到45%以上,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城乡居民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到202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31%;占GPD比重达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9.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00万美元,年均增长13.24 %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商贸流通将业强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引导消费,促进繁荣的作用明显增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到2020年,把英吉沙县基本建成市场体系完整、机制灵活、功能齐备、网络畅通、内外贸结合、生产和流通相互促进、具有地方特色、对外辐射力强的喀什地区东部的商贸流通中心。英吉沙县商贸流通业规划发展目标如下:

1、预计到2020年,全县物流企业达到30家,年吞吐货物量达30万吨;发展日用消费品便民、连锁超市15个;改扩建农村综合市场12个;培育建设大型专业干果批发市场1个;民族手工艺品商贸街1条。

2、到2020年,依托纺织服装项目和火车站,新建商贸物流园和铁路货物物流中心,引进一批企业进驻,英吉沙县商贸物流业具规模

三、旅游业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中国杏都的目标,创建喀什地区旅游强县,通过整合打造英吉沙非物质文化旅游区,并努力达到AAAA级景区标准,成为大喀什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重要一环,力争纳入南疆民族文化旅游功能组群。到2020年,全年实现游客总数72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0%

第三节服务业发展主要任务

以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兼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是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将现代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产业新体系,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业体系,通过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

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一、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商贸流通业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扶持和发展新兴物流产业为重点,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流通经济为着力点,以繁荣一、二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以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为载体,培植大型商贸集团,构建新型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产业。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市场体系完整、机制灵活、功能齐备、网络畅通、内外贸结合、生产和流通相互促进、具有地方特色、对外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1、全力打造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和铁路货物物流中心

按照丝绸之路核心区大喀什城市圈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全面整合英吉沙县商贸流通资源,以承接山东及内地省市产业转移为契机,尽快建设英吉沙县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和铁路货物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物流产业。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初步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商贸物流服务企业1家),10家规模以上出口贸易加工企业,构建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和铁路货物物流中心建设一是做好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完成园区征地工作和重点基础设施,三是做好园区现有物流设施和物流公司的整合,培育进出口贸易加工产业发展并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四是大力扶持国际物流企业、出口贸易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力争到2020将两个物流园区达到自治区级物流示范园区,具备货运枢纽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电子商务仓储等综合型物流园功能,成为英吉沙县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基地,主导产业包括现代化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到2020年实现园区总产值14亿元

2、加快城乡商贸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贸易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发展城乡消费品市场连锁经营网络和物流配送,完善商业设施,搞活城乡商品流通。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不断完善农村商贸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消费安全和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加快社区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商贸服务业。按照流通现代化的要求,积极引导社区完善现有商业服务体系,增加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品质,形成专业、完备、系统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改造6家集贸市场,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便民、连锁超市15个,全力打造商业步行街一体化建设项目,全力打造新城区大型商场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以日用百货、副食品连锁超市为核心、各种便民店、服务机构相配套的商业服务网络。

二是完善农村商贸体系,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以供销社、邮政局、粮食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骨干带动作用,拓展生活必需品店、农资店经营范围。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和农家店经营模式,改造农资农家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规范运作方式,激活农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日用消费品板块,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物流配送企业参与农村市场建设,确保服务三农。选择现有集散市场和农贸市场,培育适当数量的专业性较强的批发市场,推进有条件的市场增加现代仓储式设施。加大本地农产品营销力度,提高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从农产品品质、销售渠道和市场入手培育农产品销售网络。对于特色农产品,利用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协会(合作社)、品牌、物流、网点、供货、宣传六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推进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三是完善县城、乡镇、村三级市场格局和功能,规范市场交易秩序。逐步建立起以县城大市场为主体,积极推动城乡商业一体化,以各乡镇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乡、村农贸市场为补充,形成大中小结合、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市场体系。将城镇应急储备建设作为重要建设项目抓紧实施,规划建立1座应急储备库。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吸收有实力的经营大户、种养大户、贩运大户入社,组织农民产销一体化。推行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的组织模式,加强农商合作,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不断扩大市场流通规模。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运输、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培育发展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加快进行美食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建设。整治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超市规范化管理,逐步做到八统一,加快推广绿色农产品进入超市和连锁店,增加农民收入。倡导诚信经商,树立行业新风。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购物放心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作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充实内容,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共铸诚信英吉沙

3、推进商业信息化,推动流通现代化

依据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原则,推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内容。选择适当的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强化服务业信息导向服务。增强英吉沙县特色产品区域品牌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好英吉沙县系列注册品牌效应,用足用好公共信息发布平台,以完善的信息体系建设确保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

以英吉沙县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和铁路货物物流中心为核心,建立现代化的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商贸流通业务管理现代化,减少交易环节,确保物流业务高效率、高效益,以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增强竞争力,适应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和物流枢纽中心的运作要求。

4、全面营造投资软环境,保障良好的招商引资效果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土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规范政策平台,营造亲商、重商、惠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三制,即: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推介英吉沙,寻求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广邀客商、广结商缘。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友好县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商贸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商贸物流产业招商引资达到2亿元

专栏      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项目

商贸业:商业步行街一体化建设项目;改造6家集贸市场;日用消费品便民、连锁超市15个;新城区大型商场建设项目;建立1座应急储备库。

物流业:纺织服装商贸物流园区;铁路货物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建设项目。

二、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喀什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中心

十三五时期,英吉沙县旅游业发展,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响应喀什地区建设丝绸之路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大通道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文化、独特自然地貌和现代特色农业等旅游资源,形成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的核心优势,按照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中国杏都的发展定位,全面打造丝绸之路区域中心的文化旅游中心。

(一)大力实施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一是做好南湖旅游度假区入口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自治区专项资金、援疆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做好南湖旅游度假区、穆孜鲁克湿地公园景区和即将打造的芒辛乡水磨村景区、依格孜牙乡炼钢遗址景区消防、通讯、供排水、供暖、燃气等基础管网铺装,确保景区正常运转。

二是做好穆孜鲁克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托普鲁克乡穆孜鲁克湿地公园已于年初评定为3A级景区,现正在实施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在现有设施基础上,查漏补缺,力创4A级景区。同时对农户进行整体打包经营,包括培训、扶持、从业、宣传等,实现与旅游度假区的高度融合,开创新的就业模式,实现度假区+农家乐的经营模式。

三是建设英吉沙县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英吉沙县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将英吉沙县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县级共计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加工、集中展示等纳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展示我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保留传承下来。

四是完成老城区与南湖旅游度假区的整体打造。结合我县正在重点实施的老城区改造项目,在老城区原有旅游资源、接待服务场所、交通集散地等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已编制实施的各项旅游规划,将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融入提升改造主方向中,融入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将老城区按照旅游景区来打造,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完善供排水、供暖、消防等基础设施,统一街景风貌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使老城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南湖旅游度假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从而满足老城区群众生产生活聚集地、游客休闲观光旅游地两大核心功能。

五是同步推进南湖旅游度假区其他功能区。对南湖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区、水上观光区、郊野运动区共三个区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体育休闲公园、度假别墅、游船观光、民俗风情街、民族竞技场、跑马场、采摘庄园、农业观光、汽车营地、戈壁仿真战场等多项以游客参与体验的经营性项目,以带动南湖旅游度假区整个区域发展。

六是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园区项目。实施以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园区项目为主题的南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以我县为丝绸之路古驿站这一基础,在充分展示我县丝路文化的同时,对全世界丝路文化进行一个集中缩影、全面展示;

七是修复英吉沙县大炼钢遗址公园。在现有英吉沙县大炼钢遗址公园现有景观、资源基础上,将遗留较为完整的炼钢遗址保护下来,同时充分还原历史,打造集观光、体验、游览为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

八是切实加强宣传营销力度。以提升英吉沙县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精心策划,运用现代营销模式,建立和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作用,以各类节庆、会展、招商、体育赛事、文化交流等活动为平台,以周边市场和援疆省市为依托,全方位地开展宣传促销,提高旅游宣传促销覆盖率。

(二)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及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地区有关乡村旅游建设扶持资金,现有景区周边居民房屋、路面、林带、耕地等,率先考虑其可作为南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服务后备力量这一优势,逐步实施发展农家乐(庄园),做好街景改造、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工作,并通过最简单易行的改造方式,对整村进行景区化改造,通过景观小品、休闲小广场、特色民居等项目的建设,提升原有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观赏品级,加大游客吸引力,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增收。对村民进行技能、服务培训,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旅游积极性,不断创新旅游运营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农(牧)家民俗旅游体验活动,依托南湖旅游度假区在景区周边新建一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内容丰富、服务质量高的农家乐。

二是继续做好三个非遗村及芒辛乡1115及乌恰22村民俗文化村改造项目,规划开发芒辛乡水磨村民俗文化村项目。依据芒辛乡1115村民俗文化村规划建设经验,对乌恰乡22村进行整村乡村旅游主题改造,通过主题街景改造及农户农家乐式经营提升,打造出芒辛乡9101115及乌恰22村集中连片式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集购物、游览、就餐、住宿、民俗体验等要素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体验模式,提升景区品质,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加乡村旅游收入占比。以维吾尔族传统水磨文化为主题,通过对芒辛乡水磨村现有水磨进行维护修复,并在周边修建与当地民俗建筑风格一致的休闲度假场所,对周边农户房屋进行农家乐改造,打造集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景点。

  (三)着手开展乡村旅游厕所建设工作

英吉沙县现有乡村旅游景点5处,其中3处被评为2A级景区,乡村农家乐4处,其中3星级农家乐1处,现各景区内仅有游客服务中心内厕所及农家乐内厕所,条件较简陋、环境卫生也有待整改,为提升景区整体环境及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新投资建设旅游厕所40处,其中A级景区内厕所18处,乡村旅游景点12处,乡村农家乐旅游厕所10处,总投资达1800万元,有效提升我县旅游厕所品质。

    (四)大力开展旅游管理人才引进及旅游服务人员培训

十三五期间,我县大力将面向全国旅游院校及援疆省市旅游系统就景区管理、景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行业服务等专业引进旅游管理人才,投入我县现有景区及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全面强化我县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强化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利用援疆省市、自治区、地区举办的各项业务培训及结合本县培训工作实际,对我县景区管理、旅游餐饮服务、酒店服务、农家乐经理人、手工艺品经销人等人员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五)实施景区提升改造,争创A级景区及星级农家乐

以我县现有的42A级景区和13A级景区为争创A级重要景区景点,结合我县新建的南湖旅游度假区、芒辛乡民俗文化村及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旅游项目,实现南湖旅游度假区、穆孜鲁克湿地公园争创4A级景区,芒辛乡土陶村、小刀村、民俗文化村、乌恰乡木雕村、依格孜牙大炼钢遗址公园、达瓦孜公园及传承中心争创3A级景区,芒辛乡水磨村争创2A级景区。大力扶持景区内及周边住户开办农家乐,十三五期间,在芳香庄园、芒辛乡9101115村及水磨村、老城景区中扶持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经营状况好的农家乐,并进行星级农家乐申报,争取自治区扶持资金。

(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整合我县重点旅游景区及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十三五期间,以喀什文化旅游休闲后花园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口号为主要卖点进行主题宣传,打造以南湖旅游度假区、穆孜鲁克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依格孜牙炼钢遗址为主要景区支撑的休闲度假游;打造以芒辛乡小刀村、土陶村、1115民俗文化村、乌恰乡木雕村为主要景点支撑的非遗文化感知体验游;以芒辛乡小刀村、英吉沙小刀一条街、南湖旅游度假区小刀博物馆为主要景点支撑的英吉沙小刀文化感知体验游;以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科普馆、观鸟亭为主要支撑的鸟类科普游;以英吉沙老城区改造工程、芒辛乡1115村民俗文化村、芒辛乡水磨村为主要景区支撑的英吉沙维吾尔民俗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游客游览选择性,丰富我县旅游市场。

专栏           英吉沙县文化旅游中心重点旅游项目

南湖旅游度假区入口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穆孜鲁克湿地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新建英吉沙县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推进南湖旅游度假区其它功能区建设,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园区项目,修复英吉沙县大炼钢遗址公园,完成老城区与南湖旅游度假区的整体打造,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

申报喀什非物质文化旅游区”AAAA级景区。

三、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按照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园区配套生产性服务中心或创意产业示范项目。

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互联网业务。继续推进电子政务,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等,推进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环节应用。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邮电通讯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和与工农业生产、公共生活相关的信息咨询等普及性业务,鼓励视频协作、增值信息服务和专项信息服务等新兴业务。融合发展生产型信息服务业。

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发展专业信息资讯交互平台,形成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推动第三方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提高信息技术在政府监管、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四、着力发展社会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用市场力量促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壮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与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和家庭服务等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1、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力争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着力缓解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城镇职工、来英吉沙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居住困难问题。

房地产业增加值保持合理水平,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健全诚信、透明、规范、法治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完善租赁管理,规范租赁行为,完善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体制。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物业服务价格机制,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

引导商业地产有序发展。结合服务业发展和新城建设,发展以商贸办公、科技服务、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为特色和主题的商业地产,优化商业地产区域布局,更好发挥商业地产载体功能。合理引导商业地产投资需求,形成多层次商业地产供给格局。

2、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服务业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机制。发挥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作用,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依托区市政府、院校、企业,完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3、积极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

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医疗资源、临床诊疗服务多样化需求,着力推进医疗保健服务业向基层人民群众方向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和专科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实行社会医疗机构在服务要素准入、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4、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

为满足市民多层次生活需求,鼓励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健康和养老服务、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等家庭服务业。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业。推动家政服务企业从中介制向员工制转型,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加快家政服务领域地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扶持培育品牌企业,发展标准化门店,建设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管理协调作用。

优先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社区服务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发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物业管理、餐饮、维修、便民商业等服务项目,推进司法矫正、青少年服务、社会福利等专项社工服务。推进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建立社区服务业评估和统计指标体系。

第四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第一节  调优种植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充分利用英吉沙县农业资源条件和优势,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围绕农产品需求动态,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把名、特、优作为发展种植业的基点;为确保种植业稳产高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种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基本形成节约型、集约型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组织化、设施化水平,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竞争力。

一、种植业发展目标

种植业目标:十三五末,种植业增加值完成11.6亿元,种植业人均收入143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1%

粮食:十三五末发展50万亩以上优质粮食基地,其中小麦面积达到30万亩,玉米达到2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产量达到25.6万吨,小麦单产达到45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力争每年完成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

棉花:作为种植棉花的次宜区,引导农民逐步退出棉花种植,或是将棉花转移到新整理的土地,将棉花种植面积控制在5万亩左右,力争每年完成1万亩高产棉田创建,提高单产,实现棉花增效增收。

瓜菜:十三五期末,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8.5万吨,单产达到3.5吨,要求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每年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蔬菜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20%以上。菜的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6%以上,全县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绿色产品生产率提高到10%。小农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设施农业:十三五末,温室大棚达到1万座,面积达1.2万亩,大拱棚达到10万座,面积达4万亩。

三品一标十三五期间,申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5个,其中:绿色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9个、有机农产品4个,总认证面积达42万亩。

集约型高效生态农业:高效节水面积44万亩,改良盐碱耕地面积1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土地流转率达到20%以上;林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0%种植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00个。

农产品初加工:十三五末,果蔬烘干房达到2850座,冷藏库达到560座。

二、种植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英吉沙县力争形成粮食、西甜瓜、蔬菜三大生产基地

1粮食基地建设重点及布局

以乌恰乡、萨罕乡、克孜勒乡、苏盖提乡、色提力乡五个种粮大乡为重点,在保证粮食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建成英吉沙县粮食生产基地;每个乡镇确定1-2个村,实行全面积覆盖,按照小麦种植面积的7%,建立小麦乡级种子田繁育基地。

2西甜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及布局

以乌恰乡、龙甫乡、乔勒潘乡、色提力乡、英也尔乡、萨罕乡、芒辛乡七个乡为重点,建立西甜瓜生产基地。

3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及布局

抓住喀什市、县域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英吉沙县地理、资源、技术优势,进一步优化目前的蔬菜生产基地资源配置,重点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有机蔬菜,以城镇、城关乡、乔勒潘乡、芒辛乡四个乡为重点,建立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较好适应区内外市场需求和现代化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蔬菜产业基本框架。

三、种植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农业的优惠政策加强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粮食、蔬菜、西甜瓜等基地建设,做好菜篮子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

专栏                   种植业发展重点项目

基地建设自治区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项目;县级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高产稳产棉花基地建设项目;良繁田建设项目;无公害绿色甜瓜生产基地项目。

设施农业建设拱棚建设项目;设施农业育苗中心设备配备项目(扩建);设施农业蔬菜育苗中心建设项目。

农业产业化:杏热风烘干房建设项目;保鲜冷库建设项目;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县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项目;农民专业经营组织建设项目;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

技术推广:14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农民培训:基层农经站基础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四、种植业发展保障措施

1、加强对种植业的支持和保护

实现十三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目标,必须加强种植业基础地位,加大对种植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县财政自筹资金与招商引资多方筹集资金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加对种植业的资金投入,改善种植业基础设施条件。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农户+市场的形式,通过农户出地、出劳力、负责农产品生产,公司出资金、出技术、负责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方式,合理协作,多方受益,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逐步建立健全农户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支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2、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进农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新格局。粮食生产要稳定面积,进一步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增加效益好、品质优的品种产量。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稳步提高单产和品质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优化瓜菜种植加强蔬果设施和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发展无公害及绿色蔬菜满足消费者需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分拣、储藏和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地产农产品营销体系。

3、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客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稳定的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生产基地,提升英吉沙县农业产业层次。促进企业与农民建立平等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抓好营销畜产品、农产品、果菜和其它特色产品的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村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把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农技服务体制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密切结合。积极推进企业(合作社)与土地联姻发展,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经营体系,成立农副产品销售协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从以产定销以销促产转变,做到农产品销售有基地、有定价、有订单,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自治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申报认证,全面推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企业按标准使用率达100%。依托援疆省市,充分发挥英吉沙名特优农产品直销店作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积极推进电商发展,依托西部电商、疆南农批电子交易中心等网络购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发展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外向型农业。

4、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技术推广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农技人员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配足配齐仪器设备,完善基层设施,为基层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创造条件。继续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历教育、农技人员下乡培训等形式,全面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5、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发展有机农业

切实加强对耕地、草原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多利用有机肥,采取轮作或种植豆科等养地作物,切实提高土壤的肥力。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全县全面推广免耕技术,尽量避免破坏土壤土层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围绕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监管,推进农产品生产品牌化、标准化和无害化,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第二节做强特色林果基地,促进林产业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生态立县,准确把握林业发展阶段特征,突出项目强林,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兴林富民,把林业建设同实现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一、林业发展目标

2020年,全县森林总面积达到97.0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85%90%以上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加强四通道、四屏障建设,县城、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色通道绿化率达到95%,经济林面积达到60万亩,林果丰产园面积达到39.2万亩。完成20万亩工程造林(其中10万亩开心果、10万亩核桃),发展育苗总面积达到13万亩,生产各类苗木2亿余株,苗木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全县林木使用种苗合格率达100%,基地供种率达到8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十三五末林业增加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达38.3%;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县、乡(镇)、村三级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参训率达100%,建设英吉沙县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二、林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英吉沙县进行林业产业和森林生态文化两个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充实和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狠抓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大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对林业灾害(火灾)起到预警预报,及时灭灾、减灾,为全县林业安全、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积极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立法,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

特色林果业建设:包括特色林果生产基地,特色林果储藏、保鲜与精深加工,特色林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特色林果生产基地以乌恰乡、艾古斯乡、龙甫乡、苏盖提乡、克孜勒乡和萨罕乡六个乡为重点,通过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打造一流丰产园达到优质、丰产、高效的目标。

种苗花卉业建设:包括林木种苗育苗基地、花卉产业化经营。

森林旅游业建设: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该体系建设包括五个方面内容:防沙治沙、水土保持、重点公益林管护、河谷次生林保护与恢复等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农田防护林营造、城市绿化、居民点绿化、工业园区绿化、道路绿化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形成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加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建设力度,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做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丰富和充实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推广生态文化知识,弘扬生态文明。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三个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体系建设:以森林资源行政管理为主题,以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预警监控系统,健全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推进森林防火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

4、退耕还林建设

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继续造林、封沙育林、退化林分修复等工程,其中造林工程包括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和生态型经济林。

三、林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十三五期间,英吉沙县林业发展围绕林业产业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耕还林、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森林建设、防风固沙、林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配套技术推广等方面设立项目,进行项目强林,实现兴林富民。

专栏:                   林业发展重点项目

基地建设林木良种育苗基地建设;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杏产品及苗木交易中心建设;林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苗木花卉交易中心建设;林业科技培训中心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站建设项目;开心果基地建设项目;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

森林建设:森林抚育项目;森林公园项目;沙产业发展项目;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

防风固沙:三北五期防护林建设项目;防沙治沙工程;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沙漠公园建设项目;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节水灌溉造林工程建设;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示范区建设: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生态观光果园建设项目;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项目;毛阿里林场生态旅游观光建设项目

林业产业化:林果产品加工厂(烘干房)项目;林果保鲜冷库项目;杏树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

技术推广:特色林果基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林地病虫害防治项目;县、乡级林业站建设项目;县级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老果园改造项目;林业技术培训项目

四、林业发展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林业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应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实行政府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组织、协调林业建设工程。落实专门的人员负责林业工程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现有林地主要实行个体承包管护模式,与承包户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建立严格的管护检查验收制度,对管护责任状的完成情况一年一检查,一年一兑现。

2、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英吉沙县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边疆地区和贫困县,要做好林业工程建设必须要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程的建设。林业建设资金实行国家和地方共同负责的制度,国家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向地方提供补偿资金,地方林业部门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各级政府和发改、财政、交通、水利、城建等行业部门要把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造林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对林业的投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助。农田和农村周边作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主战场,建立义务植树基地。统筹安排年度投资计划,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运行,确保专款专用,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3、加强林业发展科技支撑

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英吉沙县干旱缺水,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林业建设的最大瓶颈。应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林业生态水源。推行科学造林,从规划设计、种苗、栽植到后期管护都必须强化科技的保障作用。针对英吉沙县自然气候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总结、筛选出适合不同类型区的林业建设模式成熟技术。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和抗旱保活新材料等技术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此外向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提升林业发展效率和水平。

4、大力推进依法治林

坚持依法治林,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县林业局和县林业派出所联合组成林业执法大队,负责全县的林木管护工作,对毁林案件进行依法查处,对偷盗、毁坏、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各乡镇、村都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要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县法院、检察院、公安要与林业部门加强协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逐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加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力度。同时要全面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检疫和除治工作,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确保森林安全。

5、加大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力度

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介加大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人民对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弘扬森林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尊重自然、珍惜生态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面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提高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的意识,形成全民动手的绿化宣传声势,将林业建设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相结合。启动实施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创意、有市场的森林生态文化工程,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第三节推进集约化畜牧业,提高产业效益

坚持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坚持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合作社经营的发展方式,强化政策和项目扶持,不断巩固提升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保障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畜牧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优质畜产品出口基地,提升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养、防疫科学饲养模式,坚定不移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社经营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加大政策落实、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科技服务、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力度,通过建立养殖园区、引进畜牧养殖企业、建立养殖基地和强化防疫、品种改良,长草短喂等综合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牲畜年末存栏达到68万头(只),较2015年增长28%;适龄母畜52.25万头(只),较2015年增长24%;牲畜出栏70万头(只),较2015年增长29%,出栏率达128%;家禽出栏达683万只(羽),较2015年增长41%。畜牧养殖合作社达到375个。

2、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保障

2020年,肉产量4万吨,其中牛肉1.5万吨、羊肉1.5万吨、禽肉1万吨,肉产量较2015年增长57%,年均递增11.4%;奶产量4万吨,较2015年增长43%,年均递增8.6%;蛋产量0.3万吨,较2015年增长50%;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75亿元,较2015年增长237%,年均递增47.5%;农牧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66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4%

3、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

建设一批饲养科学、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畜禽规模养殖园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奶牛银行托牛所托羊所,引导千家万户参与标准化生产,逐步转变畜禽规模小而散的局面,基本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4、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对饲料、兽药和三聚氰胺的监管,保障肉、蛋、奶产品安全。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经营环节的兽药抽检合格率由目前的90%提高到95%。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

5、疫病科学防控水平明显提升

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断降低和控制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大畜发病率由3.9‰下降到3.5‰以下,小畜由5.9‰下降到5.5‰以下,稳定控制羊的常见病和牛焦虫病;大幅度降低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和寄生虫病等;消灭马传贫病和气肿疽病。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输入性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健全完善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努力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域。

6、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在品种培育、标准化养殖、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畜禽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草原保护建设、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稳定机构,理顺体制,加强畜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负责人达到技术员以上水平,主要技术岗位做到持证上岗的目标,建立一支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生产管理队伍。

7、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有新突破

注重畜产品品牌创建和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到2020年,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30%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

二、畜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一)产业布局

根据英吉沙县不同乡(镇)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养殖传统、供求关系,按照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以乔勒潘乡、色提力乡、英也尔乡、萨罕乡、托普鲁克乡、克孜勒乡、依格孜牙乡六个乡为重点,建立畜产品生产基地。

1、优质奶源、肉食和禽蛋区域布局:围绕英吉沙县经济发展,以诺维什羊、塔什库尔干羊、多浪羊、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品种为主,在乌恰、萨罕、英也尔、乔勒潘、城关、芒辛等建立优质肉羊生产和优质奶源基地、肉食基地和禽蛋基地;在克孜勒、托普鲁克、萨罕、英也尔、依格孜牙等乡扩大饲草料种植,建立优良饲草料基地。在色提力、乌恰、艾古斯、龙甫、苏盖提等乡发展特色养殖,重点发展诺维什羊、黑鸡、鸽子等,并结合当地的畜产品消费结构发展家禽和特色养殖。

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科学育肥、奶牛专业养殖,禽蛋养殖,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畜禽养殖水平,增强市场供给能力,打造英吉沙县优质肉、奶、蛋供应基地。

2、肉牛肉羊区域布局:在芒辛、英也尔、萨罕、托普鲁克、克孜勒等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品种特色优势,重点发展多浪羊、西门塔尔牛,在色提力、乔尔旁、乌恰等乡重点发展诺维什羊和西门塔尔牛等优质牛羊,进而辐射带动全县牛羊肉产业发展。

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地方良种,成立诺维什羊保种和扩繁场,并努力争取把诺维什羊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大力繁育诺维什羊,扩大种群规模,使诺维什羊从2015年末的7.8万只发展到2020年的30万只以上。适度引进区外良种,积极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重点推广青贮、铡短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价饲草料颗粒饲喂牛羊技术等实用技术,加快推进多胎肉羊引进、培育和经济杂交利用,不断提高肉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良种牛的冻精育种,提高养牛生产效益。

主攻方向:加强肉禽新品种引进、选育,开展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禽肉产品精深加工,达到产业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加快禽蛋规模生产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保障禽蛋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3、特色养殖区域布局:以托普鲁克、萨罕、英也尔等乡为重点发展肉鸽,以艾古斯、龙甫、色提力等乡为重点发展黑珍珠鸡。

主攻方向:提升特色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重点依托特色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开拓产业市场,促进特色产品深加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4、生态文明畜牧业区域布局:在英吉沙县全县发展生态文明畜牧业。

主攻方向:突出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和定居兴牧工程,通过发展人工草场和实施围栏封育、退牧还草、休牧育草、减牧增草等措施,扩大高效饲草料地的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不断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生产能力。

5、畜牧加工业区域布局:以知心食品加工等企业和合作社为龙头示范带动肉牛、肉羊业发展,将诺维什羊肉打造成知名品牌;以奶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示范带动奶业发展;以臻秦畜禽养殖厂等企业为龙头示范带动禽蛋产业发展;以康财畜禽养殖等合作社为龙头示范带动特色养殖业发展。

主攻方向:扶优扶强已落户的畜牧企业实行高起点、高标准的养殖、加工开发,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发展,以县域养殖园区为依托,采取政策倾斜扶持、资金奖励、协调解决用地、贷款等多种措施和办法,促进养殖园区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公司加农户等方式,带动当地养殖业发展,促进畜禽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二)总体方案

突出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两个根本,紧紧围绕扶持牧业合作社经营,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打牢肉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特色养殖、良种繁育建设、饲草料保障建设、畜产品安全和畜牧加工业建设八大重点工程基础,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1、积极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鼓励引导分散、小规模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着力培育色提力乡、龙甫乡、克孜勒乡发展规模养殖园区,扶持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小区、场、户建设,逐步形成畜禽优势养殖区。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加强规范化改造。通过农民牧业合作社或规模场、区联系千家万户殖,实施规模经营管理

2、加强畜禽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模式创建,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坚持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全面推动标准化进程。到2020年,90%以上备案登记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实现标准化生产。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目标。

3、大力发展牧业合作社。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引导牧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力争2020年达到375个。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牧业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建设饲料加工与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良种推广与人工授精服务中心等,通过合作社利益链条把发展和服务联结起来。深入开展牧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使其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4、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建设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基地,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到2020年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100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个。

5、加快发展奶牛健康养殖。2020年,建成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奶牛繁育场2个,新建奶牛专业村(小区)10个,养殖专业小区达到20个,新建奶牛养殖场6个,规模养殖场达到20个。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使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奶牛单产提高30-35%,逐步建立适合我县奶业发展要求的高产奶牛群。加快以奶牛小区为主合作社的挤奶厅建设,通过合作社实现产加销衔接有序、安全监管到位的现代奶业体系。

6、肉鸡重点提高个体产肉率,加强疫病控制和产品品质建设,保障优质鸡肉供给市场;蛋鸡重点提高蛋品质量和产蛋率,实现规模工厂化生产,建立出口备案基地,提升蛋鸡生产效益。到2020年,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30个,养殖家禽800只。

7、加快以多胎肉羊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肉羊活体补贴和牛冻精补贴。加快多胎肉羊的引入和扩繁速度,重点支持多胎肉羊对诺维什羊、塔什库尔干羊和多浪羊的杂交利用,加大多浪羊的多胎性能选育扩繁力度;建成种畜禽场,促进牛、羊、鸡等畜禽品种改良。到2020年,种羊场达到5个,

8、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规模饲草料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开展铡短粉碎、饲草料全价配方生产,大力推广青贮、饲草料颗粒饲喂技术,2020年在肉牛、肉羊养殖小区或合作社建立20个日产10吨以上的颗粒饲料加工点。在克孜勒乡、托普鲁克乡、色提力乡建成饲草料交易市场。

9、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动物标识、监督监测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饲料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加强生鲜乳收购监管工作,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强化畜牧统计监测和预警功能,提高市场信息服务和监测预警能力,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完善。

10、加快推进畜牧加工业进程。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饲料、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个。在优势畜产品集中区和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畜产品专业市场,实现优质畜产品与畜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民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了解畜牧业产品布局、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专业销售队伍,解决畜产品销售问题。

三、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畜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在基地、养殖场、品种改良、站点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技术推广等七个方面设立重点项目。

专栏:                    畜牧业发展重点项目

园区建设:建立占地19000亩的色提力养殖园区和龙甫养殖园区园区内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28个。

养殖合作社建设:新增养殖合作社152个。

品种改良:121个育种站点,使我县达到每个村都有一个育种站点的要求。

防疫体系建设:色提力乡、英叶乡、克孜勒乡、依格孜牙乡和乔勒潘乡建动物检疫站。

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改造农户养殖棚圈50000户,通过集中棚圈改造,改善农户的畜牧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科技人员培训:每年开展畜牧从业人员培训不少于4次,选派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赴援疆省市畜牧业发达地区参加培训。

四、畜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编制、发改、财政、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国土、商贸、质监、金融、税务、卫生、检验检疫、公安、交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畜牧部门负责畜牧业的规划编制、实施、督导和考核等工作;发改、财政和扶贫部门负责规划项目对接和实施方案的审查;编制部门负责做好畜牧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农业、林业、科技部门负责规划的农副产品保障和技术支撑;商贸、质监、物价、税务、卫生和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畜产品的市场供给安全对接等工作,国土部门结合《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细化相关规定,做好养殖用地指导;金融做好畜牧业贷款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简化相关手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二)做好政策配套

为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将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合理利用荒地发展畜禽养殖,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并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及时为畜牧场(户)办理养殖用地手续。相关部门保障畜牧业生产正常用水用电执行国家农业用水用电价格标准。探索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以养殖权作股进入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散养退出后入股进小区的用地拆补异地置换机制。积极实施可繁母羊、母牛和多胎母羊补贴奖励政策,奠定牛羊的发展基础利用各类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实施奖励补贴政策,支持整村推进标准化生产体系重点奖励繁殖母畜的引入和扩繁场、区、户。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畜禽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等财政扶持项目和规划的重点建设有效地对接。充分利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若干优惠政策,扶贫开发和援疆资金进一步加大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积极落实畜牧业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的产业支持项目,不断增加财政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和用于畜禽良种推广、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建培育、规模饲养场标准化改造、优质饲草基地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和畜牧业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保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经费,落实从事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等待遇政策,充分利用和增加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发展等资金向畜牧业发展倾斜。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合理贷款期限,开发贷款产品、创新贷款模式,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逐年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畜牧龙头企业上市,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和农民养殖合作社成立担保公司,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农户小额信用联保贷款绿色通道,强化金融对畜牧企业、养殖合作社建立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制度,扩大信贷额度,畜牧部门筛选一批畜牧建设项目向银行推荐,银行根据畜牧部门推荐的项目优先纳入贷款营销范围,优先调查评估和办理放贷手续,与畜牧业贷款贴息同步实施,提高信贷资金支持畜牧业的使用效果,不断探索畜牧业贷款新机制。

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广

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科技队伍,改善工作条件,鼓励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开展有偿的技术服务承包。加大畜禽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点、示范区,培养一大批科技应用示范户和乡村科技带头人,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畜禽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养殖污染治理等良种、良料、良法配套适用技术。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通过外聘专家和实施大规模科技教育培训、科技走村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分层次举办畜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培训班,切实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保障。

五)强化畜牧业法治建设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依法建立和完善执法服务体系,加强畜牧业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畜牧业法律知识,以国家法律为准绳完善在具体工作中的执法细则,以法律保障畜产品安全。

第五章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布局,发展城镇经济,充实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质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发展;突出发展县城,加强中心镇建设,择优扶持小城镇,构建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努力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围绕服务南疆水城、非遗古镇、小刀之乡、中国杏都发展战略,坚持适度改造老城区、重点建设新城区的指导方针,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循序渐进,协调处理好利用、改造和发展的关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以强化城市功能为中心,以提高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内涵质量为根本,科学规划,优质建设,严格管理,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艺术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全县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全县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确定为: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县人口预计将达到33.38万人,其中,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规划达到14.6万人,规划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3 %左右。

2、城镇体系更加完善

加快城镇建设与发展,逐步建成由县城中心镇一般镇所组成的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整体协调、规模速度等级配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结合全县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地域区位关系、用地建设条件、交通资源等现状,重点发展县城、建制镇,形成区域中心,从而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2020年,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镇,其中:中心城镇(县城为中心)1个,次中心城镇4个,一般集镇7个。

3、城镇市政和环保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继续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和供热管网的改造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改造供水管网20公里、新建供水管网20公里、新建水源地1处,改造排水管网20公里、新建排水管网10公里、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扩建污水处理厂1座,新建供热锅炉房1座,新建供热管网8公里、改扩建供热管网18公里,新建换热站8座。到2020年底,确保县城及中心镇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染治理、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城镇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规划到2020年底,全县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镇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镇燃气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4、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力争十三五期间再完成5000套的公租房建设任务和20000户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3000套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

第二节城镇化发展重点任务

一、着力构建大喀什一小时经济圈

按照大喀什一小时城市圈的规划总体思路以大喀什市为中心,依托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及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协同推进和打造大喀什城市圈(一小时城市圈岳普湖县、英吉沙县、伽师县、乌恰县),提升区域功能定位。

二、进一步完善县域城镇体系

改变目前城镇体系不合理状况,建立结构规模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全县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1、突出建设县城主中心

以教育、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业等重点建设项目为带动,加快商贸中心、产业园区、科技文化中心等产业发展建设;加快县城环境治理及绿化景观建设步伐,加强县城的绿化及生态保护,加大城镇供、排水管网、集中供热、居民燃气及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实施力度,努力把县城建设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县城主中心;加大县城新城区等片区开发建设力度,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

2、重点建设次中心

以旧城改造为依托,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加快四个重点乡镇供、排水管网、集中供热、居民燃气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镇区道路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乡镇城区内乱搭乱建行为的查处,努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提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城镇形象。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重点乡镇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面积达到5.88平方公里,最大程度地发挥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3、择优培育和发展新型小城镇

坚持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功能、增强特色、繁荣经济、集聚人口的原则,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在现有小城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强化优势,突出发展特色。重点是以打造旅游开发、服务业升级、农业开发三大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以七个一般乡镇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小城镇。

4、城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积极调整生产力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全县的区域位置,资源特点、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以县城为中心,乌恰镇、色提力镇、萨罕镇、克孜勒镇为次中心,英也尔乡、乔勒潘乡、托普鲁克乡苏盖提乡、龙甫乡、依格孜牙乡、艾古斯乡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周边地区,实现点、线、面、体立体联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县域内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进一步提升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能力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加强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及交通、信息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1、增强城镇供水、道路、燃气等市政设施保障能力

根据城镇空间调整、功能完善的需要,着重组织实施好城镇(或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形象。

根据英吉沙县城镇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为提高供排水设施的利用程度,确保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将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到重点乡镇的供排水一体化系统,主要工程包括规模化的水源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以及服务到重点乡镇的供排水管网系统。

十三五期间,全县将改造城镇道路15公里,维护城市道路面积75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12公里,继续加大城镇道路亮化维护和建设,完成道路路灯维护1873盏,新建路灯685重点完成县城供水四期工程英吉沙县城综合管网工程城市管网普查录入系统、布设监控设施、交通信号灯等工程

2、实施一批增强管理效能的基础工程

积极借鉴全国示范县城的管理经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组织方式,建设一批增强城市管理效能的基础工程,显著提升城市基础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重点建设好电子政务扩展、完善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应用服务系统、关键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等项目,立足危机的综合管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应急预警、指挥、处置和救助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控制和减少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整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提升城市综合安全能力等。

3、完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

继续加强城镇光纤网络、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讯网的建设,积极发展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公共交通、社会治安、防灾减灾等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和小城镇的本地通信网,提高与县城的通信能力。

4、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城镇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防灾减灾,提高城镇应急能力和救灾能力。健全消防、防汛、防旱以及综合防灾的设施及管理体系,加强人民防空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5、安排一批方便市民生活的便民工程

围绕城镇居民最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和改进管理,安排落实好一批解决市民生活不便、满足基本需要的项目,主要包括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推进街道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便利化,整治环境脏乱差等。

四、改善城镇环境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立足当前,注重长远,提高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1、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把城镇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走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切实增强环保意识,加强城镇环境保护与建设,杜绝边建设、边污染。

2、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

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加大集中供热、居民燃气、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县城集中供热三期工程,新建供热锅炉房1座及其配套设施、供热管道、换热站,并完成县城15000户供热计量改造工程;新建天然气门站、供气管道及配套设施(农村);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各1座,新建改造排水管道30公里;建设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续建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及其机械设备和附属设施等及1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小城镇及建制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提高城镇管理能力

1、加强城镇规划实施和管理

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工作,强化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调控和指导,健全城镇规划实施机制。十三五期间,加强城镇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及村镇规划编制(或修编),加大规划管理执法力度,完善城镇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公告、听证、规划项目跟踪服务管理以及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制度,增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促进规划全面实施。

2、加强城镇建设管理

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城镇建设标准,严格建设程序,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规划、设计、施工的监管。

3、加强城镇的综合管理

切实发挥服务和管理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管理力度,着力做好以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和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城镇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从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从随机管理向规范管理,从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的转变。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城镇管理,逐步提高城镇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加强城镇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六、加快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改善人居条件

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促进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为重点,以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以小康村和康居户建设为载体,搞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主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完善农村基本的公用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镇(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制止乱建乱盖和强占农田现象,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向中心村、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以自然村或农民聚集点为单位,整治或兴建道路,改善农民出行不便的现状;改造或兴建供水设施,解决农户饮用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户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新建农村公厕;整治禽舍畜圈,适度推广厕所、牛羊圈、沼气池三位一体的综合利用设施;兴建村级垃圾收运设施,做好环卫保洁清运工作;开展村内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净化工作、庭院绿化和农村道路的绿化;对不能集中居住的散居户特别是危旧房和重要地段的农房进行整治配套,完善功能,协调风格。

十三五期间,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抗震安居工程,重点完成3000套房屋抗震加固工程。建成一批规划合理、适度集中、人畜分离、饮水安全、服务配套、村容整治、风貌鲜明的小康村和合理规划、安全用水、卫生用厕、清洁用能、房屋安全、风格协调的康居示范户。

专栏                 城镇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县城建设项目:英吉沙县城镇供排水、道路、环卫、燃气、热力、电力、通讯、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改扩建项目;英吉沙县房屋抗震加固项目;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

村镇建设项目:英吉沙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英吉沙县建制村道路、公厕建设项目,农村房屋抗震加固工程。

第三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改革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及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并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就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一体化政策措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镇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城乡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流动和组合,促进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对象,实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人口和文化的融合。

2、改革完善城乡用地制度。严格实行征地用途管制,切实盘活城镇资产。坚持和深化总量控制政府收购储备整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供应制度,对城镇土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使城镇土地形成良性循环。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由单一的行政性征用、出让向以市场配置为主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最终达到既有利于大幅度降低进城门槛,促进乡镇企业和人口集中,又能充分保护村社集体和农民的长期土地权益。鼓励改造老城区,盘活小城镇的存量建设用地。对小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分用途实行新的用地政策,在坚持用地标准和性质的前提下,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实行低补偿原则。正确处理进城农民与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关系,保留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并鼓励转让承包地使用权。

二、加强城镇化发展的组织领导

全县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应建立健全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协调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积极协调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建立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城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发扬民主,科学论证,避免和减少失误,鼓励公众参与城镇化规划编制和决策,要建立城镇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全县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政府出资、社会集资、企业筹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全面开发、滚动发展的城镇建设资金筹措路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督,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市政公用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由政府向社会过渡的格局。把城镇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采取竞价拍卖或招商引资等办法,盘活土地、公共设施等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PPP等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和营运,促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特许权经营,通过股权转让、拍卖经营权、冠名权等方式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存量和无形资产,利用回笼资金建设新项目。使用国家银行贷款和吸引国内民间资金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方式。

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探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以打造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和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县城和建制镇为载体,以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主要措施,千方百计壮大县域经济。以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打造英吉沙非物质文化旅游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围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园区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和地方民营工业发展;把发展商贸物流业、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全面带动城镇化发展。

第六章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支撑

第一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英吉沙县当前交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突出重点为原则,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不断改善城镇和乡村的交通条件,基本形成路网布局合理、标准适宜、设施齐全、运输服务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快速公共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车和其它方式为补充的城市一体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形成集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城乡交通结构。针对喀什地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全面配套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商贸物流业发展。

一、交通事业发展目标

2020年,所有乡通三级及以上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四级沥青路。农村公路路网基本形成;路、站、运一体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基本满足。

二、交通事业发展主要建设任务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

十三五期间,投入9.1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公路新建改建公路1068.42公里)工程8.69亿元桥梁工程(改建桥梁315延米/181575万元生命防护工程856公里6850万元。公路工程中重要农村公路202公里,投资35350万元;撤并建制村道路381.9公里,投资19476万元;通村油路322.57公里,投资15392万元;沥青公路3.5米,拓宽道路161.95公里,投资8259万元。

2、加快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出行条件。

十三五期间,将投入客运设施建设资金5050万元其中:投入1200万元新建二级客运站1座;投入1600万元新建四级客运站4座,投入2250万元新建村级招呼站450个。为人民出行创造便捷条件。

专栏                       交通重点项目

国省干线连接建设项目:新建S214线-英吉沙县城至阿克陶交界处68km二级道路工程;英吉沙县萨罕乡至莎车县艾力西湖镇新建133km三级道路建设项目。

重要农村公路项目:G315线K2933+180—苏盖提依格孜也尔巴旦目林场建设项目,改建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31.5 km;改建城关乡杭格特勒克色提力莫木鲁克吾斯塘博喀力加克12 km三级道路;改建英吉沙县乌恰苏盖提—G315线K2928+23023.74 km三级沥道路;改建G315线K2928+560—托普鲁克8 km三级道路;改建英吉沙艾古斯莫尕勒林场莫尕勒闸口36.28 km三级道路;改建英吉沙县城关乡至色提力乡至疏勒县界道路建设项目(山钢道路)12.44 km二级道路;建设G315线K2919+150—托普鲁克村克什拉克村-木则鲁克25.5 km四级道路;建设英吉沙艾古斯莫尕勒林场莫尕勒闸口44.5 km四级道路;建设英吉沙县S214线K62+550G315线连接线工程(支线)10 km四级道路。

一般通村油路项目:英吉沙县2016年一般通村油路11个建设项目,建设四级沥青混凝土路面141 km;英吉沙县2017年一般通村油路18个建设项目,建设四级沥青混凝土路面132.9 km;英吉沙县2018年一般通村油路20个建设项目,建设四级沥青混凝土路面160.5 km;英吉沙县2019年一般通村油路18个建设项目,建设四级沥青混凝土路面136.2 km;英吉沙县2020年一般通村油路15个建设项目,建设四级沥青混凝土路面127.2 km

桥梁建设项目:危桥改造项目8个。

客运公交站点项目:建设4个乡级客运站和300个招呼站及其配套设施。

富民安居路项目:建设项目20个,建设道路200km

第二节  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

一、水利事业发展思路

英吉沙县十三五水利事业发展,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重点突出、讲求效益的原则,以开源节流、防汛抗旱、可持续利用为宗旨,确保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水利建设在优化区域水资源调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中的生态问题,通过实施渠系防渗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人畜饮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依法行政,提高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水利事业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显著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缓解甚至解决全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全面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完成水价调整,征收水资源费。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明显提高重点区域防洪能力,有效治理中小河流,使重点区域盐碱地及中低产田得到基本改造,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脆弱地区及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不超采地下水。

202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62.9%,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改良盐碱耕地面积19.85万亩,力争实现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率达100%,农渠防渗率达30%,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

三、水利事业主要建设任务

1、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建设

实施建设完成依格孜牙水库工程,总投资3.46亿元。河流控制性引水骨干工程着重抓好库山河和依格孜牙河引水渠首工程建设,改扩建3座引水渠首,提高全县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人畜饮水保障能力。结合喀什噶尔河流域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输水工程重点改扩建32个干支斗农四级灌溉渠道(防渗渠)。排水工程根据盐碱地分布特点采取截取地下径流、生物综合改良、完善排水沟等措施改造盐碱地,重点健全盐碱区排水体系,完善农田干、支、斗、农沟排水渠,在萨罕乡、英也尔乡、克孜勒乡、托普鲁克乡、色提力乡、乔勒潘乡、乌恰乡和苏盖提乡改建40个骨干性排碱渠工程(干排和斗排),计划实施清淤排渠173.2km十三五期间地下水利用计划更新机井300眼。

2、健全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防洪工程建设,一是通过疏浚河道、修筑护岸、植树种草固堤等河道整治工程,结合河道引(输)水工程,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增加灌区引洪能力,减轻河道及灌区防洪压力;二是对重点防洪地段新建永久性防洪堤坝,计划建设21项防洪堤工程(包括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49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山洪沟工程);三是配置防汛抗旱减灾预警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设备。

抗旱节水工程建设,一是大力实施渠道防渗技术改造;二是推行标准沟、畦灌及膜上灌技术;三是适当地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农村饮水安全目标

2016年开始到2020年解决剩余不安全人中的饮水安全问题及自来水未入户问题,确保饮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100%以上,解决英吉沙县13个乡镇的饮水安全问题,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力争三年实施完成依格孜牙水源地改造工程、库山河木华里水源地改造工程、乌恰乡水源地改造工程,供水规模36716.36m³/d,受益人口244775人,总投资27050.2万元。

4、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维护流域生态

重点是完善用水管理制度,依法管水。一是通过建设枢纽工程,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权分配、转让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建立水资源论证制度和水价制度;二是加强管理机构能力和网络建设,继续通过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增强社会节水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水科技水平,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达到实效;三是严格执行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以退地减水和安装计量设施为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饮用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实施农村防病改水工程提质增效项目,对集中供水工程的重点水源地和水厂进行改造。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流域和绿洲生态环境,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决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预防治理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4.72%提高到18.85%,强化监督执法,基本建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在中小河流域治理方面,重点实施萨罕山洪沟治理和克孜勒山洪沟治理。绿洲生态恢复方面,主要落实英吉沙县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重点对胜利灌区进行改造。

专栏                  水利设施重点项目

蓄水工程:卡回水库蓄水工程、依格孜牙水库蓄水工程。

水闸除险加固:英其力克闸除险加固工程、依格孜牙渠首除险加固工程、先米力闸除险加固工程。

防洪工程:达木顺泄洪通道、铁色克泄洪通道、麦曼也木泄洪通道达纳斯卡热泄洪通道、塔提热西泄洪通道、胜利大渠先米力闸至苏盖提闸过洪建筑物导防洪堤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库山河流域治理工程、依格孜牙河流域治理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山洪灾害治理工程4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盐碱地改良16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

地下水开发利用:100眼机井更新改造及配套、500眼机井智能化计量控制系统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水产养殖建设项目6

第三节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以电力建设适度超前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确保服务民生和服务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作,改造完善已建城乡电网输配电基础设施,全面保障工业园区供电需求。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推行电网在输电、配电、调度等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电能。

一、电力设施目标

建立容量充足、传输顺畅、结构开放、灵活可靠的电力通道体系,使城乡电网达到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英吉沙县供电可靠率乡村提高到99.77%,城镇提高到99.97 %110kV及以下配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将提高至乡村提高到99.32%,,城镇提高到99.93%;一户一表率提高至80%

二、电力设施主要建设任务

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加快对电网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保障重要用电区域用电。按规划,根据新增用电负荷需求,结合城乡空间结构和用地功能布局,合理布局变电站布点,加快220KV110KV35KV变电站增容扩建,依托110千伏的布点,补强35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缩短10千伏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快10KV以下配网工程建设,满足工业园区、富民安居工程居民点、水源地及其它重点用电区域新增负荷用电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配电网的建设。实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供电网络,彻底扭转配电网滞后局面,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村供电的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满足农牧民生活和农牧业生产用电的需要。

继续促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实现低碳发展。有条件的河流发展水电,重点完善以35千伏电压等级上网的电厂5座,分别为木华里水电站、康帕水电站;以10千伏电压等级上网的电厂5座,分别为克孜勒陶水电站、依格孜牙水电站、东方红水电站、芒申水电站和乌恰水电站。稳步有序地推进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续建中广核光伏电站、天华伟业光伏电站、融信天和光伏电站发电项目,形成完整配套的光伏产业链。

提高电网的管理调度水平,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的现代化电网,打造灵活、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

专栏      电力设施重点项目

110-35千伏建设重点项目:英吉沙县克孜勒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英吉沙县苏盖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英吉沙县35千伏沙罕变增容改造工程、英吉沙县35千伏黑孜变增容改造工程、35千伏苏盖提乡输变电工程、英吉沙县35英达线线路改造工程、35千伏依格孜牙乡输变电工程、英吉沙县35千伏英沙线线路改造工程、英吉沙县35千伏杏托线线路改造工程。

10千伏建设重点项目2016英吉沙配网建设工程、2016年英吉沙县低电压改造项目、2017年英吉沙配网建设工程、2017年英吉沙县低电压改造项目。

第四节完善市政公共设施,奠定坚实的小康社会基础

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市政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乡镇社区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强城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绿化、环卫等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城镇功能,把乡镇社区建成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的宜居区,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目标

2020年,实现城镇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100%以上,污水处理率8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公交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采暖用户集中供热率达8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燃气管道气化率达80%以上。

二、市政公共设施主要建设任务

供排水设施:完善县城、乡镇(小城镇)、工业园区、富民安居工程居民点等重点区域城镇集中供排水网络,根据需要改造或新建供排水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因地制宜在偏远的乡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或分散型生态处理设施,使城市和重点乡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健全节水法规体系,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处理后污水的用水重复利用率。

环卫设施:加快完善城区、园区和乡镇的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和转运站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合理处置收集的垃圾。按要求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固体废弃物,按要求配置容量充足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医疗垃圾和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场所。

市政道路: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以快捷公共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电动车自行车和其它方式为补充的对小汽车交通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区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供热设施:加快完善县城、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进乡镇(小城镇)、富民安居工程居民点实施集中供热,重点是完善供热管网,用集中热源替代小锅炉房和手烧炉,大幅度提高城乡集中供热普及率。

供气设施:加快建设县城、乡镇(小城镇)、工业园区、富民安居工程居民点等重点区域的天然气管网和场站(门站、调压站等)建设,提高管道气化率,逐步全面普及燃气,替代生活煤或柴。

城镇绿化:重点推进老城区和小城镇公共绿地以及新城绿化主干网络及公园建设,适度搭建老城区绿地网络,加强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建设,开辟城市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构筑绿洲田园城镇。

城镇信息化:继续推进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传输网、通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逐步实现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充分实现现有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拓宽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做好信息数字化建设。重点实施综合宽带信息通信网络、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应用示范等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中信息共享覆盖面。

专栏             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供水设施:供水改扩建建设项目(四期)可再生水利用建设项目。

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排水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工业废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建制村垃圾处理项目。

市政道路:新城区道路建设项目老城区道路改扩建项目综合停车场建设项目。

供气设施: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建设项目。

供热设施: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水源热供热)建设项目热计量改造建设项目。

城镇信息化:数字城管建设项目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园林绿化亮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建设项目园林生态建设项目。

其它项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房屋抗震加固项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制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五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强度高,投资规模大,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

一、规划先行,统筹建设

英吉沙县未来基础设施需求大,涉及的部门和层面较多,需要统筹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等规划相协调,并纳入上级部门(如喀什地区)的相关规划,通过区域性、综合性规划,解决骨干型、枢纽型和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

各相关行业领域要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强化人性化、智能化理念,建设更加便利、高效的基础设施,以区域为范围,统筹实施道路、管网和站点工程,实现同步规划和建设,确保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调平衡发展,基础设施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重复性和不协调性造成的浪费。协调县属审批部门以及各行业各乡镇落实规划目标任务,集中年度工作重点,形成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和创新投资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借助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项目资金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保障体系,保障资金供给能力。以法律政策为前提,规范投资机制,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创新融资机制,搭建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强基础设施企业融资能力,积极采取债权、PPPBT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保障建设资金需求。

规范建设标准,突破行业部门和实施主体界限,实施道路和市政管线统一立项,统筹实施,杜绝道路拉链现象。改革运营机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瓶颈,逐步实现资产部门所有、企业专业运行、行业监督管理的多元化运营管理机制。加强监管,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和效率。建立完善与价格机制相适应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政策集成联动。

三、实施重大项目

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条件,做好项目审批或申报(上级)材料,及时跟踪申报国家补助资金项目。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围绕完善城镇功能,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解决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重大项目作用,有序加快建设,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按国家要求建设好项目。

四、加强规划管理

一方面严格按规划审批项目,另一方面建立规划的动态评估及调整机制,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中去,实现规划的社会管理。建立基础设施计划、统计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进行中期评估,指导下一阶段规划的实施。

第七章加快民生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第一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十三五时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立县、人才强县的理念,坚持质量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英吉沙县实现创建教育强县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是英吉沙教育加快发展、攻坚克难、致力突破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英吉沙县教育事业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基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教科园区建设,实现教育强县的目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模式,坚持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培引方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到2017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2019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2020年实现教育强县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达100%,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高中入学率达到100%,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均创建德育达标示范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二、教育事业重点建设任务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编制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好用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的普惠性幼儿园,充分满足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确保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推进幼儿园教育规范化发展,确保安全性和教育水平达标。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确保到十三五末,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

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推进中小学教育协调发展。到2017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2019年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2020年实现教育强县打下坚实基础。继续扩大义务教育普及面,确保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99.5%以上,将初中在校生退学、流失率控制在0.3%以内,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绩效考核机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申报英吉沙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层次提高。加大职业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同时,尝试采取基础课程依靠学校、专业课程外聘专家或依托企业的教育方式,缓解中职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实现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100%的目标。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坚持合理布局、资源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强化校园安保,改善办学条件。优先建设和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专栏:                  教育重点项目

职业教育项目:新建职业教育校舍项目

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15学校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

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改造64所薄弱学校教学用房及附属设施等项目

校舍改造项目:改造3所学校教学及生活用房。

初级中学建设项目:新建2所初级中学项目

第二节  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产业带动、创业助推、就近就地、援疆促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正面就业新形势,内强素质提高效能、外强服务提升水准,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坚持就业第一、产业带动、基础先行、开放引领,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坚持把就业作为英吉沙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立足点、着力点,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更加突出的任务,从2016年每年转移11.9万人次到2020年的14.2万人次,常年稳定就业4.9万人次到7.7万人次,力争到十三五实现一户一人的稳定就业目标。  

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一是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强引导,使农村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季节性转移向常年定居和异地跨区就业方向发展;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定向培训、管理规范、流动有序、服务完备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城镇化,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充分吸纳务工农民畅通转移渠道,扩大转移规模,提升转移层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力想出去、出得去、能就业、有钱赚。大力支持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支持各类劳务派遣组织和乡、村组织兴办农村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农村劳务中介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新局面。

坚持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第一、产业带动,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继续扩大卫星工厂建设规模,力争每个村(社区)一个卫星工厂”100人以上的稳定就业,全县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000人以上。

加快园区发展带动就业。紧紧抓住济宁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牢牢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借助丝路经济的重大机遇,结合实际实现突破式创新发展,根据园区资源聚集和产业聚集的特点和作用,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纺织服装加工业、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组装加工、新能源五大产业及纺织服务商贸物流产业园为招商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投资落地,培育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以园区平台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发展一批中小企业,提高园区吸纳就业的规模,实现10000人的就业目标。

依托文化旅游服务带动就业。按照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中国杏都的发展定位和我县民俗民风民情旅游规划,建设四个非遗村手工艺展销广场以及南湖旅游景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突出打造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丝路文化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县,维吾尔文化发祥地旅游品牌,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拓展旅游市场,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扶持周边群众围绕旅游创业,组织妇女开展刺绣、地毯编织、珠绣、缝纫等专项技能培训,深入挖掘特色旅游手工纪念品,特色美食,倡导特色农家乐,增加就业和收入,实现稳定就业7000人。

做好城市服务建设带动就业。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以重点发展县城、建制镇,形成区域中心,从而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目标,实现点、线、面、体立体联动发展战略为契机,一是根据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加大技能人才的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等多元化人才培训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装饰装修、砌筑工、电工、水暖工、架子工等产业技术工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0000人;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围绕旅游开发,服务产业延伸为切入点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三是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自治区级卫生城市,成立苗木花卉交易中心,建成南疆最大的苗木基地产业布局,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苗木花卉,带动就业,实现稳定就业4000人。

落实就业政策带动就业。一是积极实施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通过稳定就业岗位、充分吸纳就业、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等政策,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多渠道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对登记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残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给予一定的就业资金扶持就业;二是营造有利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市场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引导企业招录当地员工,招录比例达到70%以上,在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帮助。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指导帮助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快速处理举报投诉案件,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二是全面推行建设领域施工企业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人文关怀、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有效解决拖欠务工人员工资问题。三是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处理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对劳动者权益维护报道的跟踪和处理。

第三节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障事业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条主线,坚持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城乡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目标

建立健全同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步伐,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坚持抓重点、抓难点、抓大户的方针,把城镇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的重点来抓。计划到十三五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577人;医疗保险职工参保数达到12887人,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941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6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3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7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率达到90%以上,在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下,继续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使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二、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建设任务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框架。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积极做好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事业实际,自2014101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制度。指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养老保险,或称年金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因法定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偏高而带来的对政府财政的压力,还可以改善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通过鼓励和推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具有灵活性、适应性,于国、于民、于企业实行互利。三是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改革。在今后的五年内,实现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应保尽保,力争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二)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一是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形成由管理机构内部监督稽核、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专业部门监察、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保障基金完整与安全。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发放,是社会保险制度运作的中心环节和基础,是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依法强化对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为增加基金的支付能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存续能力,政府要在加大财力支持的同时,积极开拓筹集渠道,采取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的财政拨款等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进一步完善机构内部业务运行、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等内控制度建设,实现对各项业务、各环节的监控,积极主动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和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认真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依法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抓规范、抓征收、抓清欠堵漏。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险各项管理制度。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深入到企业、单位进行实地稽核,同时每年抓好了领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流程。

(三)优化社会保障经办服务一是不断改进办事方式,简化办事流程,公开服务承诺,通过改善办公环境、调整服务功能、建立岗位职责制、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社保经办服务。为了适应政策的变化,不断完善服务大厅功能,实行敞开式办公,并按业务分类设置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结算等窗口方便服务对象办理有关社保业务,使群众明晰办事种类,方便参保群众办理各项社保业务。二是重视关注民生,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问题。结合法制宣传等活动,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宣传社保政策。抽调骨干力量为困难企业和集体企业遗留问题进行解决,面对面开展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现场办理业务,服务企业下岗人员,解决养老问题。同时县社保局积极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在村驻点,进行走访慰问,积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三、大力发展民政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十三五末,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构建和谐英吉沙县做出新的贡献。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9亿元,健全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资助救助对象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全面规范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

做好低保群体精准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将紧紧按照一个中心(即减贫)、落实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减贫要求,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在国家、自治区的支持下,推进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标准线,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的有效衔接,主要通过每年加大低保的动态管理、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强化社会救助工作宣传以及自治区逐年的低保提标来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520019800人贫困人口,需要纳入医疗救助的8003100人,全部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

完善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全面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成立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修订并完善县、乡、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救助应急联络员制度,实现成员单位灾害信息共享,加强灾情会商评估工作。加大备灾工作力度,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齐全、供应充足的原则。搞好减灾宣传,强化公众减灾意识。完成14个乡镇自然灾害应急避难示意图设置和14个乡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

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目标。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探索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将社会福利院交给社会保障的服务交给社会来办,保证社会福利院的正常运转,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以农村幸福为依托,推进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的老龄工作格局。

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在争创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县城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双拥组织网络化、工作制度化、活动经常化的双拥工作新局面,力争“十三五”末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认真落实抚恤优待各项政策,不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建立健全我县优抚对象医疗减免、医疗救助和医疗优惠的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进一步健全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程序,加大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

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全面推进区划地名服务工作,提高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完成英吉沙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建立科学的地名数据库,构建地名社会服务平台,逐步完成乌恰乡、萨罕乡、色提力乡和克孜勒乡撤乡建镇工作,力争“十三五”末撤县建市。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建设,规范登记服务程序,完成1980年至2012年婚姻历史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进一步规范收养登记,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确保收养登记百分百符合法律规范,不留法律漏洞。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长效机制,加强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效率。

专栏                       民政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乡镇幸福大院项目:新建克孜勒、艾古斯、依格孜也尔、英也尔、龙甫、托普鲁克、色提力、乔勒潘等8个乡镇幸福大院。

社区服务站项目:新建园区社区、创业社区、团结社区、英协海尔社区、英巴格社区、阿依丁库勒社区等6个社区服务站。

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新建英协海尔社区、创业社区、新城社区等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殡葬项目:改扩建殡仪馆1、殡仪馆2设施设备配套。

社会福利服务项目:新建乌恰乡幸福大院,儿童保护中心。

农村幸福院项目:新建50个行政村农村幸福院。

第四节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坚持科教兴医,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卫生,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0%以上,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应不低于5%。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10万和20‰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健康公平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2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3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4.8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卫生服务覆盖率90%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

二、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县合作医疗统一政策,规范筹资机制、筹资标准、参保对象、起报线、封顶线、补偿水平、结报方式和管理形式。进一步规范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坚持以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基础条件,突出强化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着力构建公平可及、服务有效、资源节约、群众信赖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管理服务新机制。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力度。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能力建设,全力做好结核病、麻疹、乙肝、艾滋病、碘缺乏病等各类传染病、地方病监测、防治及免疫规划工作。不断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能力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健康。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带动服务升级,加快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监管有力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调动和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的综合实力。完善公立医院规划调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中医(民医)事业发展,完善公立医院的经济政策,有序开放医疗市场,扩大医疗卫生的合作与交流。

推进卫生科技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思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卫生信息共享互通机制,积极推动卫生人才、卫生科技和卫生信息工作的创新发展,强化卫生要素支撑。树立人才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和实施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卫生管理学科发展,加强卫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卫生科技发展,进一步扩大医学科技领域的对外交流,加强与地区、自治区内外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完善城乡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卫生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及实战演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装备建设,努力构建以乡镇(社区)为依托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建立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覆盖全县的院前急救体系。

完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县级区域卫生平台,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设立远程医疗和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实现职工、居民、农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对接,推广一卡通

专栏: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县直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中医康复理疗中心、影像中心、传染病隔离病房、制氧中心建设;传染病医院建设;县健康教育所、地方病防治所、新农合服务培训中心建设;维吾尔医院制剂室、中医维吾尔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医技楼、康复中心、医院垃圾、污水处理项目、集中供氧、供应室建设;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处理站建设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

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4个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3个乡急救站建设项目10个乡卫生院周转房建设项目。

118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县、乡、村卫生信息化建设:配置电脑,软件等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

4个国营农牧场卫生站建设项目

第五节  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体广电基础设施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末,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县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事业局面。按照文化惠民的原则,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新闻出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与利用成果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实现文化体育广播影视跨越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结合旅游业发展创新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力争培育一到两家特色文化企业在本行业中成为全地区知名企业。打造文化体育强县。

、文化事业重点建设任务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县、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基础的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将1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乡级文化站达到自治区一级标准文化站点,县文化馆达到国家级一级馆,努力实现县、乡、村文化资源共享。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依靠英吉沙特有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历史文化,聘请国家级编导,打造一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艺节目,为英吉沙县旅游文化作支撑。依托英吉沙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照岁时节令的规律,办好传统文化活动(如诺鲁孜节、麦西热甫等),逐渐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动。依据本地的民俗及地域特点,加大举办杏花文化艺术节、赛杏会、民俗风情周等文化活动力度,吸引更多的客人来新疆旅游、投资以及争取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的投入。

开展双向艺术交流活动。引进内地的舞台精品剧目来疆进行巡回展演,同时举办书画、图片展等文化活动,加深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县文艺团体定期到内地开展演出、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向内地群众介绍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

加大民族手工艺品的开发。对承载本地独特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进行开发(如维吾尔土陶、英吉沙小刀、木戳印花布等),对具有英吉沙县特色文化的手工艺品进行营销策划、市场推广,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立非遗专项资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整理、申报工作,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英吉沙县民间艺术的档次。加强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收集,建立文物、古迹保护专项资金。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立县提供产业支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促进歌舞娱乐、出版物、网络文化、演艺、经营性体育等各类文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以增强广大群众体质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体育阵地和设施,发挥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作用,力争每年向上级部门输送1—2名优秀运动员。

专栏                  文体广电重点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建设项目: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生产中心土陶烧制技艺和模戳印花土布传承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萨帕依舞、石头舞传承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县文体广电项目:县农牧民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健身健美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室内游泳馆建设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项目;业余体校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室内多功能体育馆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演播大厅项目;功能影剧院院线建设项目;有线电视数字传输双向网络改造项目;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及设备配套建设项目;文化娱乐中心项目;室内溜冰场建设项目;广播电视安防系统建设项目。

乡镇文体广电项目:14个乡镇文化体育多功能活动场地建设项目172个行政村(社区)多功能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40个乡村中心村农牧民体育广场建设项目13个乡博物馆室内电影院建设项目LED宣传屏购置项目

第六节  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人口调控管理水平

十三五时期,继续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进一步加快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建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宏观调控机制。继续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在巩固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一、人口调控发展目标

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3.38万人以内(不包括机械增长人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0.2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34‰以内综合避孕率达到75%以上,长效节育率保持70%以上。

二、人口调控重点建设任务

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严格按现行政策加强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制止早婚早育和其他违反政策的生育,进一步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教育,把计划生育的法制宣传纳入普法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项监督。开展阳光计生,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动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三结合工作机制。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和南疆四地州计划生育特殊奖励制度。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突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计划生育合同管理、村务公开三个关键环节,形成党支部、村委会、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和合格村协会、先进村协会活动,积极推进村民自治。

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加大计划生育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功能,普遍建立乡镇和村级人口学校,配备必要的宣传设备器材,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完善依法管理程序化新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四规和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开展技术服务,继续实行执业许可制度和技术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提高群众自治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两委负总责,宣传员抓落实,协会作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当主人的农村(社县)自治模式,落实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规范。充分发挥计生协等非政府组织作用。在村级实现村(居)民自治组织与协会组织的衔接,规范协会小组长工作制度和村()民自管员制度。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推动阳光计生行动,积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星级服务村十佳协会活动。积极开展三评议双向评议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按要求做好农牧民生殖健康项目,提升健康水平。

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现县--村(居)三级计算机联网,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PIS)的管理与应用,确保主要数据项准确率达到98%以上。建立和完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时变更工作机制,科学把握全县人口变动和计划生育工作动态。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现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县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机制。流动人口登记在册率达到80%以上,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达到80%,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验证率达到85%,流入人口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85%以上,流入已婚育龄群众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率达到80%以上。

专栏                   人口管理重点项目

英吉沙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综合业务楼项目

英吉沙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改扩建乔勒潘乡和托普鲁克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建依格孜也尔乡、色提力乡、英也尔乡、龙甫乡、芒辛乡、城关乡、城镇等7个乡新建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

县、乡、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县计生委、县计生指导站、14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办)、172村(社区)配备信息化建设设施。

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购置项目:为乌恰乡、苏盖提乡、托普鲁克乡、萨罕乡、艾古斯乡、依格孜也尔乡、城镇乡各配备1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

村级计划生育交通工具购置项目:为全县172村(社区)村级计生宣传员每人配备摩托车。

第八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改革、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加速转化、驱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英吉沙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对口援疆、构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期,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切实抓好创新驱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尽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英吉沙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2020年,英吉沙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全面推动各行业科技进步,科技强警步入自治区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达到50%以上,科技示范村(社区)、示范户分别达到30%5%。引进区外专业技术人才300人以上,培养干部、技术骨干和农牧民达到50万人次。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总量突破1000万元大关。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以上,科普经费人均达到1元以上,形成各行业、企业自主加大科技投入的良好氛围。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不断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工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构建众创空间,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增专利申请量25件,创新型企业数量得到较大突破。

  科技创新重点建设任务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目标,以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把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努力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延长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整体效益,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促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引进、消化、吸收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结构和核心竞争力,培植有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建立县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有效互动,切实发挥企业在大众创新创业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等要素参与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整合、开发农产品电商交易、专家在线服务、农技远程培训、市场信息收集等系统功能,建立农情数据库。着力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位置服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网络化支撑和集成化应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可持续的商业化发展模式。

以创建自治区科技强警先进县为抓手,通过应用科技成果、改善技术设施、完善工作机制等手段,形成信息共享、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公共安全、创新社会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安全、新医药技术应用、清洁能源和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技术的应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创新体系。

充分依托县科技馆、科普馆及乡村科普文化长廊等场所,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积极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以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科技讲堂等活动为抓手,深入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的科技管理能力和科技文化水平。结合科技援疆工作,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60人,培训技术骨干和干部群众在10万人次以上。到2020年,共培育科技示范村(社区)50个以上,科技示范户3000户以上。鼓励和支持特派员领办、创办科技协会、合作社或企业,建立科技特派员产业链,切实发挥特派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认真调研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科技需求,在兼顾先进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认真凝练科技项目,建立项目筹备库,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对口援疆省市的支持。到十三五末,计划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资金总量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科技项目实行动态监管,严格履行项目计划任务,确保项目出成果、见效益,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使科技成果快速、大规模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九章  全面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妇女素质

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一、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目标

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保障妇女充分享有各项权利;不断满足妇女生存、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保障妇女得到参与决策和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权益保护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优化儿童保护、发展、参与的社会环境,保障儿童充分享有各项权利;不断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保证儿童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权益保障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关注两纲工作,根据《英吉沙县关于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实施意见》,加大两纲实施力度,推动两纲各项指标任务终期达标。

二、妇女儿童事业重点建设任务

1、妇女发展的领域和任务

加大妇女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力度,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建立鼓励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就业的服务体系,为妇女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其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妇女整体收入水平。加大对特殊女性群体的扶持力度,为低收入家庭、老年妇女、残疾妇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残疾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5以上;男女非农就业率差距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就业比例提高;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中女性比例不低于30;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5以上;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使贫困妇女受益面达到100

提高妇女接受教育的水平,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妇女的思想水平。推进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妇女的各类职业培训力度。开展便于农村妇女参与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多种形式创业就业。支持金融机构、企业等组织与妇女组织合作,面向农村妇女开展金融服务和相关培训。深化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女学生完成学业。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农牧区妇女劳动力90%以上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妇女科技知识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妇女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青壮年妇女文盲率控制在3%以下。

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等方面,确保各级女后备干部的比例稳步提高。加强各级女干部的培训,全面提高女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县(处)、乡(科)级担任正职的女干部数量在2010年的基数上逐步增加;县、乡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有1名以上女干部,其他工作部门县、乡级以上女领导干部任职比例应逐步提高;企业职工代表中女代表比例达到35以上,女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业女代表应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并逐步提高;村两委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20以上,村两委正职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并逐步提高。村妇代会主任100进两委;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0左右。社区两委班子中女性正职比例逐步提高,社区妇联主席100进社区两委班子。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妇女保健工作,确保对妇女卫生保健服务经费的投入。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妇产科、妇儿保门诊建设。建立并完善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妇女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农村妇女参保率。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010万以下;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率,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婚前医学检查率达50%以上;妇女常见病检查率不断提高,妇女肿瘤发病率得到控制,提高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妇女贫血患病率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在2010年的基数上降低13;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残疾妇女提供康复服务;生育保险制度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城镇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人数逐步增加,待遇水平逐年提高;保障特困妇女依法享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普遍实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安全饮水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

2、儿童发展的领域重点建设任务

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增加对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逐步建立以社区、医疗保健单位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多渠道帮助特困家庭孕产妇和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加强对弃婴和孤儿的医疗救助。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无脑、脊柱裂、脑膨出)、先天愚型、先天性听力障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降低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到18‰20‰以下;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10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11种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分类疫苗达到95以上;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病人系统管理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5以上;降低儿童伤害死亡率和致残率,18岁以下儿童伤害致残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增强儿童体质,将儿童低体重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和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80以上;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中、小学校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2015年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加强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重点发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和质量。搞好社区教育,加强儿童校外教育的场所建设与管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为儿童教育服务。学前一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0,其中城镇达到81,农牧区达到78;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巩固率在95以上;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2015年,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率达到95,农牧区达到90以上;2020年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率达到100,农牧区达到95以上,社区家长学校开办率达到80以上。

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检查、督促、协调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儿童权益保护网络。严厉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和引诱、教唆或强迫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犯罪。加强对企业用工、个人雇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查处使用童工。扩大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严格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儿童活动场所内举办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和对儿童有害的演出、展览活动。加强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强化社区对儿童的服务、管理和教育职能。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丰富儿童文化活动,举办少儿艺术节,红领巾读书征文等活动,培育特色文化项目,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专栏                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项目

两纲培训项目:组织14个乡镇妇儿工委、40个县直两纲成员单位开展两纲业务培训班。

落地企业就业培训项目:培训、就业2000名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职业技术培训项目:组织1000名妇女开展十字绣、服装加工、珠绣、地毯编织、家政服务、糕点制作、美容美发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村妇代会主任培训交流项目:组织村(社区)妇代会主任赴对口援疆地进行培训交流。

第十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我县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乡村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实现英吉沙社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两大历史任务,到2019年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全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必须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一、扶贫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及任务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20年全消除贫困的要求,按照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南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思路,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稳定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合理配置扶贫专项、行业部门和社会、援疆等方面的资源,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区分贫困类型,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到2019年末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现行标准下的19579户、74925人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107个贫困村全部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存量,严控并及时化解增量,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全国、全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年度脱贫路线图:根据英吉沙县13个乡经济发展和贫困现状,4年扶贫攻坚计划将分梯度推进,采取攻坚巩固提高的方法.2016年开始,形成有先有后、你追我赶的工作格局。条件和基础好的贫困村率先脱贫、摘掉贫困帽子,到2019年,确保英吉沙县所有贫困村摘帽。鼓励率先摘帽、退村,减贫实行摘帽不摘政策,对率先摘帽退村的贫困村继续给予扶持,用于脱贫后的巩固提高。

 2016年全县脱贫489518732人,20个贫困村摘帽;2017年脱贫489518732人,31个贫困村摘帽;2018年脱贫489518732人,29个贫困村摘帽;2019年脱贫489418729人,27个贫困村摘帽。

    二、脱贫攻坚主要任务

1五个一批行动目标计划

根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资料,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地调查,分析致贫原因,采取结对子扶贫、差异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市场化扶贫等措施,对118个贫困村实现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全覆盖。对贫困户通过五个一批有针对性的实施扶贫措施,使1957974925人贫困人口实现限期脱贫,精准脱贫。

一是享受发展生产和就业扶持政策帮扶61509人;二是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安置1969人;三是通过生态保护政策帮扶2070人;四是通过教育扶贫资助18949人;五是享受低保政策兜底22900人,用以上五个一批的综合扶贫措施彻底解决74925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2、打造产业就业脱贫工程

十三五期间,按照项目安排精准的要求,集中项目资金优势,抓好就业、产业等脱贫工作:一抓就业培训。争取每个贫困户家庭平均转移就业一人。二抓产业提升。优先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小杏子、大产业的深入发展。三抓扶贫旅游开发。通过综合实施,实现精准脱贫、达到巩固提高。四是抓好常规农业生产。通过常规种植、养殖发展,确保脱贫人口稳得住,不返贫。

3、抓实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

按照贫困村九通九有的要求,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一对号梳理,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改造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大力开展以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好庭院六好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水、电、路、渠、林等设施。二是配套教学、文化、卫生、超市、广播电视、信息、客运、垃圾投放等民生项目,改善贫困村整体面貌。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程。通过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规范村级集体土地发包,兴办卫星工厂,定植集体防风林带、建设苗圃花卉、经济林、生态林等,提高村级集体收入。确保贫困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

4、聚合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工程

遵循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聚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大资源,集中项目资金优势、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5、强化责任、落实两个全覆盖

一是按照“432”的要求,即县级干部每个承包4户、科级干部每个承包3户,一般干部每人承包2户,自治区、地区对口帮扶及地、县、乡干部职工一道承包19579户贫困户,压实责任,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坚决兑现承诺,决不让一村一户一人掉队。二是自治区、地区、县、乡承包全县107个贫困村,做到不脱贫、不撤队。

专栏                 扶贫重点项目

建设的重点是全县1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重中之重的是尚未通过整村推进验收的107个重点村,对已达到验收标准的11个重点村进行巩固提高。

发展庭院经济22000户,拱棚70000座,禽舍6700座,苗圃育苗20000亩,搭建葡萄架3600座;

购买地毯架200台、刺绣机660台、缝纫机3850台、木器等其他小手工艺品加工器具110,建惠民超市47个;

扶贫龙头企业7家,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73个,扶持电商扶贫点(主体)107个;

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5000人,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500人;

修建40公里防渗渠,新打5眼节水灌溉井;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9户。

第十一章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从英吉沙县实际出发,破除影响市场和社会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症结。重点推动产权、要素市场、政府职能、财税体制、社会组织等基础性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使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到2020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多元经济市场主体格局

围绕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等方面建立投资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法制建设,着力构建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环境,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多元经济主体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培育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理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同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重点健全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现代产权制度,清理和废止有违公平原则、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积极推动自治区地方与中央、援疆省市、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健全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配套政策和社会化公共体系,推动上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与优势企业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交通、电信、金融、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环保等行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PPP模式解决水利、交通、能源、环保、教育、医疗、卫生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所需资金的短缺。其中引入PPP模式推进园区发展,引入PPP模式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流通有序发展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培育发展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重点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入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实施年度用地指标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挂钩机制和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水、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改革科研资金配置方式,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创业服务体制;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搞活市场惠民生,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城乡消费。

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进阳光高效服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眼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边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优化布局。重点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强力推行马上就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部门联动的协调运行机制,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构建空间业务协同平台,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四、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

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促进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南疆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建立起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序的新型投资体制。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加强监管政府投资的使用方向和方式,发挥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向民间资本开放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项目。

按照南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央企属地法人注册及央地合资合作,提高地方企业在资源勘探开发上的参与度。依托在南疆央企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以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式,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在南疆深加工力度,更多惠及当地、惠及各族群众,自治区地质勘查资金重点向南疆地区倾斜。

优化投资环境。根据南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基础设施、资源勘探开发、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南疆建设。加快推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启动一批项目。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南疆地区差别化的投资政策,落实自治区关于全面清理涉企收费的政策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构建良好的投资政策支持机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推动政策落地,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全力改善招商引资效果。根据产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适应企业经营性质和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修订产业扶持政策。对投资数额大、国家鼓励类以及急需发展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大财政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并与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修订完善相衔接。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公开透明贯彻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南疆工作会议精神,增加财力分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项目的投入,加大维稳工作力度,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水平。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的金融服务。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按照南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向南疆倾斜的重大政策,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国家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方面支持南疆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和网点,支持国有大型银行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增设机构网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推动设立民营银行,鼓励援疆省市设立村镇银行。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用足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三个不低于的目标。喀什经济开发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券和定向债务工具等债务融资工具。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统筹规划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城乡社会事业、城乡管理体制、城乡市场体系、城乡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结合英吉沙县实际,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完善产权评估制度,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尤其是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引导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活力和发展能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并轨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就业增加;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按照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要求,建立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以连片特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为重点,建立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扶贫开发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到县的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开发绩效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二章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新疆各各族人民的最大福祉,是新疆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着力点和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全力维护英吉沙县社会大局稳定。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英吉沙

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等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全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动全民普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将法治教育列入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以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等为重点,分类开展普法教育专项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加强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机制建设,加大立法力度和立法针对性。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范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强化自治区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地县政府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全面加強党对民族工作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喀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政策导向,依法保护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劳动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模范社区、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等广泛开展交朋友、结对子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联谊交流及共建活动,积极推进各民族融合式发展和军民融合式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基层组织建设主要目标

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干部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阵地设施建设,努力建立一支坚强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使乡镇(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组织,努力实现两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县60%以上基层党组织实现五无村(无暴力恐怖案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群体性上访、无超计划生育、无干部腐败案件);4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实现十星级(维护稳定星、民族团结星、宗教和谐星、领导核心星、增收致富星、先锋模范星、能力提升星、民主管理星、村容整洁星、廉洁自律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构建党建新格局,创建党建品牌,一村(居)多品党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更加科学规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忠诚党和人民、有坚定理想信念、团结肯干有战斗力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队伍,锻造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力争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是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强化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力争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是继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或党日活动,发挥县乡党校阵地作用,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三)基层组织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规范议事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建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责任机制,将抓班子、带队伍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一把手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领导责任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民族地区好干部三个特别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四强”“三力要求,坚持三个不吃亏”“三个火线导向,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理念,加大面向基层一线、面向到村任职培养选拔干部力度,大力选拔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真干苦干、扎根基层、做出成绩的干部。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强化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做好干部日常行为和履职行为的监督。继续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函询、约谈等制度在干部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对管人、管钱、管物及重要岗位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

二是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管理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党史国史和新疆史教育,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干部自觉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推动改革发展能力培训,提高建设科学有效社会治理体制的本领。开展生态规划、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专题培训,提高干部推进美丽英吉沙建设的本领。提高广大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到2020年,全县党政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轮训一遍,培训各级党员干部2.5万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000人。

三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抓好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职业技能、农村实用等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人才柔性引进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企业管理、政法、宣传等紧缺人才和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在教育培训、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到2020年柔性引才达到200名左右,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探索对医院、学校建立组团式人才支援方式,健全帮带提升机制,帮助提高本县人才队伍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好基层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工程。3年内分期分批组织全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正职赴援疆省市轮训一遍。每年全县选派不少于30名左右教育卫生专业人才赴援疆省市培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养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各类培训,将教师队伍和宗教人士队伍的培养培训纳入专项规划。每年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000人次以上。切实解决干部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适应英吉沙县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的干部人才队伍。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

1、健全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形成以乡(镇)党委为龙头,以机关站所、村、学校党支部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在入住我县的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党组织做好帮带工作。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学校党建工作,制定下发学校党建十星级创建实施意见,对学校党建试行星级化考核管理。继续落实好两好机制,把惠民补贴发放、就业、参军、贷款、选优等方面的第一道程序和权限交给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保障基层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提高影响力与凝聚力。

2、完善基层制度体系。狠抓制度落实,坚持落实主管理”“述职评议”“四清楚四掌握、党建责任、党员联系群众、党政联席会议、村两委晨会制度。以创建五无村”“十星级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创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方法得到进一步改进,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农民、组织农民和保护农民的制度体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3、选优配强基层班子队伍。调整班子队伍,使其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不断健全村(社区)两委工作运转机制,使党组织活动常态化、多样化。进一步解放村(社区)两委干部思想,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教工作思路方法,提升学历水平、使其工作本领明显提高。下更大力气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力争在2020年全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达到五无村十星级村的要求。全县村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学历水平明显提高,40岁以下村干部达到70%,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达到60%。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有效落实。村级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达到4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达到70%。乡村干部来源渠道广泛,后备力量充足,作风不断改进,推动科学发展、联系服务群众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得到提高。

4、建立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保障村干部工资报酬逐年提高,村正职待遇略高;继续加大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推荐力度。参照国家公职人员工资待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国家公职人员工资待遇。

5、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重视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壮大党的基层力量。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干部任职培训、任期培训、年度培训、进修培训和学历教育。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形式办班、分层次培训。力争到2020年,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中45岁以下干部占80%,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70%,村干部队伍中40岁以下干部占70%,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60%

6、推进基层阵地建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务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等设施建设。加强与乡镇、相关单位的协调,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实施。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围绕九通、九有、九能的建设标准(九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信息、通邮、通暖气、通客运班车;九有:有定时的交通服务、有简易的候车场所、有办公议事场所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垃圾投放点、有卫生室、文化室、惠农超市、有学前教育场所、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九能指: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用上暖气、能住上住房、能用上卫生厕所、能用上清洁能源、能享受学前教育、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能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2020年底前完成全县所有村(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村(社区)群众服务中心、村(社区)警务室、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达到全覆盖。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党员活动有阵地。逐渐提高村(社区)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标准。

7、提高群众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合作社等,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服务模式。通过打造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示范园、示范田等方式,多渠道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借助互联网开展技术指导、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鼓励有上网经验的返乡大学生、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开展电子商务,鼓励引导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到农村开展技术扶贫,带动和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人才,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8、规范和加强社区工作。社区设置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职责更加明确,社区的主要功能更加突出,实现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等服务新形式,成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志愿者协会,使其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增强社区综合服务能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健全,推动社区一办一室四中心(社区办公用房、社区警务室和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逐步建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成大党委,切实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社区四化建设(即庭院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社区,让居民享受生活。逐步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在基层社区和城镇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基础上,实现居民数据一次收集,使公安、计生、人社、民政等部门共享。逐步建成社会服务与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缴费、物业管理、在线消费、在线娱乐、在线交流等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努力把社区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基层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9、加强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群团组织工作在两新组织全覆盖。到2020年,党组织、群团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全覆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体活力日益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民间投资的比重、吸纳就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群团工作在政治引领、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协商民主、活跃基层中的特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保障公共安全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继续推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加强人口宏观调控,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组织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区域、人口全覆盖。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关心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水平。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平安英吉沙建设,深化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市场、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共创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强化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全覆盖、常态化监管,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手段。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做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以预防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救灾储备物资标准,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提高危机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倾力打造诚信英吉沙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各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方式,按照重在实际行动、持之以恒、形成机制的要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和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者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持续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我的梦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以理想信念引导人、以中国梦凝聚人,以主题活动感染人。深入开展六种责任喀什团结、喀什稳定、喀什发展、喀什繁荣、喀什文明、喀什和谐我的责任)学习宣传活动,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勤劳致富、靠奋斗改变命运,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我能行的主体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诚信观念,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倾力打造诚信英吉沙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原则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加强基础建设。按照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喀什地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专栏:              基层政权建设及维稳重点项目

基层政权建设项目乡镇站所综合服务中心14个乡镇每个建一所1500平米的站所综合服务中心,共2.1万平米,受益群众30万人);乡镇党校(14个乡镇每个建一所1800平米乡镇党校,共2.52万平米,受益群众28万人);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县委远程办、14个乡镇、5个国有农林牧场和172个村(社区)每个建一个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共192个,受益群众28万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68个村(社区)每个建一所300平米便民服务中心,共2.04万平米,受益群众14万人)

第十三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英吉沙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努力建设美丽的英吉沙。

第一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产品基地

一、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产业发展,以结构深度调整、构建产业体系为主线,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名特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竞争力。

二、建设生态农产品基地,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立足英吉沙县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优势优先,发挥无公害、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优势,积极培育和打造、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按照英吉沙县农产品发展现状,重点发展有机粮食、绿色水果、绿色干果、绿色蔬菜、绿色禽蛋、有机鱼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强农民绿证培训,提高农民有机农产品生产技能。做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促其提质增效,加快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扩大城市消费市场。加强政府引导,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转化,扩大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

第二节发展生态工业,扎实推进工业兴县战略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做大做强制造加工产业、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南疆有机农产品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着力扶持低碳产业、循环利用产业、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总量增加、布局合理、产业友好、主导突出、节约高效为核心,努力构建英吉沙生态工业体系。以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集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制造加工、电子商务两大成长型产业,构建以科技为先导,高效节能、绿色低碳、低耗环保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着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企业清洁生产认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型企业。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节地、节水和节电为核心,提高工业用地效率,降低工业水耗能耗,推进工业集约化发展。

科学制定全县十三五各行业各单位的节能目标任务,实行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对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健全节能统计、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节能考核办法,严格节能和问责。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控制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措施。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稳定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节能减排经费,切实保障减排工作正常开展。各排污单位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的运行费用,实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单独核算,污染治理运行费用必须如实上报,以备核查。

第三节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休闲度假胜地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注入文化元素,拉动服务产业,增加劳动就业,提高英吉沙旅游经济的含金量,唱响小刀之乡、非遗古镇、南疆水城、中国杏都的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宣传,逐步形成英吉沙小刀、土陶、木雕、木模印花布等旅游产品销售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加扩大非物质文化旅游影响力。依托环绕自然水系为基础,建设具有英吉沙特色的旅游休闲景观区和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构建人文英吉沙、大美英吉沙、和谐英吉沙的文化旅游产业成果日渐凸显,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旅游,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各族群众在文化旅游建设中不断得到实惠。

第四节  建设生态屏障,打造美丽英吉沙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县域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指标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万元GDP污染物排放达到污染物绩效考核指标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一、实施生态乡镇、村(社区)创建

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和六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加强农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严格落实《英吉沙县生态乡镇、村(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生态乡镇、村(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县域、乡镇、村(社区)文化品位,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到202050%的村建成生态村、50%乡镇基本建设成生态乡镇。

二、加强建设项目监管

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批机制,重点项目落实环评前置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和工艺落后的企业禁止落户。规范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竣工验收率100%。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积极督促重点企业落实减排工程。加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力度,确保实现对重点污染源、重点减排设施的实时、联合监管。坚持全过程监管,强化环境质量管理,加强水、气、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生态环境应急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提高应急预警能力,全面提高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三、深入整治环境违法问题

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执法联动配合,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突出治理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行业。对重大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依法严肃执纪问责。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区餐饮油烟、建筑施工噪声等污染问题的检查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引导居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可降解农膜,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切实维护各族群众的环境权益。

四、全面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全县城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为主攻方向,继续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施美丽英吉沙工程。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逐步淘汰全部黄标车。开展加油站、储油库等油气回收治理工作。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加强秸秆焚烧和移动式污染源防治监督管理。加强已建脱硫脱硝设施监管,全面推进集中供热、水泥等主要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工程,督促排污单位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责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50%以上(异常天数除外)。

强化水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水质监控,加强库山河、依格孜牙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严禁在河流周边建设工业污染项目,严禁擅自设置污水排放口和增加污水排放量。加快工业园区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以周边小城镇为带动的污水处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水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回用率30%以上。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实行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县域农村设置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监测,定期发布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明确保护措施。大力宣传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土壤环境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法规政策。实施以奖促保政策,强化农村被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专栏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锅炉废气治理项目;工业园区企业废气、废水、固废综合治理项目。

农田残膜回收:农田残膜回收利用项目。

乡镇环境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土建和设备购置项目;环境执法能力(土建和执法专用设备)建设项目。

第十四章全力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增强全方位发展支持

第一节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英吉沙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为先、产业为重、教育为基、人才为要,智力支撑,突出就业、教育、人才、扶贫、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积极推进以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援疆,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新英吉沙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支援。统筹兼顾发展和稳定两大任务,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

2、产业引领、民生优先。把增加就业当作改善民生的第一任务,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各民族群众在企业稳定就业。

3、教育先行,智力支撑。把教育援疆作为促进英吉沙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

4、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保持特色,确保质量,结合英吉沙实际,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援建项目和实施时序,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对口支援、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筹各方面资源,用财政资金办好民生,用社会资金发展经济,创新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援疆工作。

三、发展目标

2020年,英吉沙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合作发展水平明显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加强,力争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以产业定位准确,功能比较完善的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东中部企业特别是山东省、济宁市优势企业向英吉沙转移,使英吉沙县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

2产业体系建立健全

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创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边境贸易不断繁荣,民族文化、乡村特色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喀什地区重要的旅游地。

3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新城区功能完备,老城区面貌得到有效改造提升,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居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承载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面实现村村通电、通沥青(水泥)路、通自来水,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村庄容貌明显改观。防沙治沙、森林植被保护等生态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4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进一步加大安居富民房建设力度,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让农民和所有城市低保家庭、棚户区居民住进安全、保温、抗震、舒适的房子。

第二节主要任务

开展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等全方位援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英吉沙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以城乡居民安居为重点,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条件

1、安居富民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与小城镇布局、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注重现代要素与民族特点的统一,大力推进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一安排,按照普惠制的原则和每户国家及自治区补贴1万元、对口支援省补贴1万元的标准,及时足额配套抗震安居房补贴资金。2016-2020年每年援疆计划数为:201610000户,20177851户,20187661户,20196444户,20205578户。

2“十三五”期间,投入援疆资金5192万元继续实施电视送农户、文化进万家项目,让农民搬进新居的同时,看上电视,聆听党的声音,感受党的温暖。

3、村庄改造。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为目标,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结合安居富民房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绿化、净化、美化,实施道路整修和建筑立面粉饰改造,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4、实施三区同建。依托引入英吉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协会+加工户的经营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村大力推进三区同建,建设集中居住区、规模种养区和加工贸易区,让农民足不出村就业致富。搞好工贸产业区及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和分批建设卫星工厂,配套建设幼儿园、食堂、小游园等配套设施,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建设规模养殖区,在村内集中建设禽畜养殖笼舍,实现规模化养殖,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二、以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抓好工业园区这个产业承载平台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立足高标准,高起点,继续提升园区功能,保证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继续加强英吉沙县服装产业园建设;在管理服务上,通过与内地园区开展业务交流,建立园区产业信息互通机制和园区管理交流机制,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推动英吉沙县工业园区再上新水平。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招商引资项目库,继续发挥受援地和济宁援疆指挥部一盘棋抓招商、抓园区的优势,立足于山东商会、落地企业等人文因素招商引资,立足于丰富的资源等自然因素招商引资,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就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步伐。

3、坚持就业第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以英吉沙县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引进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落户英吉沙,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4、促进可持续发展。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根据英吉沙县产业布局,有侧重地确定产业招商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严把环保准入关,以发展高效低碳经济为导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促进能源、资源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

5加大农业设施投入。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完善配套设施。

三、以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为重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办好义务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入学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农村教师周转房、校舍改造项目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建设等工程项目,着力优化和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设置布局合理,办学规模适当。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健康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趋于优化。提升县级医疗能力。继续推进14个乡镇卫生院和16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年2-4个乡镇进行结核病防治工作(一个乡镇100万),实现防控全覆盖。实施构建卫生人才支撑平台、健康科技支撑平台和卫生信息支撑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把公共卫生工作放在卫生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突出提升四方面能力,即加强公共卫生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推行县级公共卫生指导、服务社区的模式,推广基层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专业性指导、零距离服务模式。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应急体系。

四、以人才智力支持为重点,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

一要继续加强支医支教工作,按照中央、省有关要求,扩大支医支教规模;二要抓好干部、人才培训。投入援疆资金1000万元进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培训选派教师到受援县支教;投入援疆资金1022万元进行医生培训和选派医生到受援县支医,投入援疆资金1026万元进行企业家、宣传文化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培训。三要采取托管方式,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技术人才培训作用,为英吉沙县培训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四要加大干部援疆力度,扩大挂职范围。

五、以文化援疆和对接交流为重点,促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援疆资金3338万元,用于受援两地交流交往。

一是大力开展文化援疆。实施儒家文化进英吉沙儒家思想进课堂儒家经典书屋国学专家教授讲座等系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项目。

二是推进受援地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两地教育、医疗、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结对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维汉一家亲鲁疆青年手拉手等民间交往交流活动,促进思想交流和感情交融。

六、坚持平安为要,强化基层阵地及反恐维稳建设。

投入援疆资金4143万元,完善平安工程和基层阵地建设,为英吉沙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三节援助资金与项目安排

一、援疆资金规模及年度安排

十三五时期,济宁市对口支援英吉沙县援疆资金共安排  178961万元,扣除预备费和地区统筹资金后,可用资金为161065万元,按年度分,2016—2020年度援疆资金量分别为30505万元、32945万元、35581万元、38428万元、41502万元。

二、援疆建设项目

济宁市十三五时期援疆资金主要安排7大类共94个重点项目,分别为促进就业10项、教育项目15项、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类19项、推进产业发展类15项、干部人才培养培训类20项、基层阵地及反恐维稳建设类10项、促进交流交往类5项。

94个重点援疆项目总投资405036万元,其中安排援疆资金161065万元,占39.77%。其中:促进就业类项目总投资19739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12.26%;教育类项目总投资45801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28.44%;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项目总投资299497万元,其中安排援疆资金55526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34.47%,其中富民安居工程总投资281505万元,安排援疆资金37534万元,占13.33%,占援疆资金的23.3%;推进产业发展类项目总投资28082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17.44%;干部人才培养培训类项目总投资4436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2.75%;基层阵地及反恐维稳建设类项目总投资4143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2.57%;促进交流交往类项目总投资3338万元,约占援疆资金的2.07%;具体项目情况及资金安排见附表。


第四篇规划建设项目

一、主要项目及投资

英吉沙县“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项目包括交通、水利、电力、工业、商贸物流、农业、畜牧业、林业、扶贫、文教卫生、援疆工程等方面的建设项目,规划估算总投资138.84亿元。

英吉沙县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内容详见附表。

二、项目资金来源

规划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一是国家资金、少量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二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地方债券融资;三是积极推进PPP融资模式建设;四是援疆资金。

商贸物流项目、工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有资本金、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和少量的国家补助(符合条件的项目)。


第五篇规划的保障措施

有效实施本规划是英吉沙县今后五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把握好规划实施的重点和时序,建立完备的规划实施机制,从组织协调、机制创新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确保各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本规划一经批准,将成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政府审批、核准各类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县政府成立实施规划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镇乡、各部门根据规划纲要,负责专项规划和镇(乡)域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坚持依法实施原则,严格按规划规定的进度组织实施。十三五实施过程中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保障各项规划任务落实。建立并完善规划纲要与三年建设行动规划、产业功能区规划、专项规划和镇域规划的衔接协调机制。依据动态调整,滚动修正原则,保持规划实施进度的连续性。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坚持集中力量分阶段解决一批重大问题的原则,完善重大项目带动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承载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现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四、定期开展规划评估

完善规划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和终期阶段,市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向市人大报告,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五、不断扩大公众参与

政府有关部门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公众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通过开展公众参与评估等工作,促进全社会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六、强化实施监督检查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制定考核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各有关单位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规划严格有效实施。

七、规划实施调整机制

本规划一经批准,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实施期间由于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时,按有关程序报批




相关稿件: